談到傳承與創新,任何企業和組織都希望能夠持續發展。如何獲得市場認可的同時又不落俗套,不隨波隨流、捨本逐末,往往決定成敗。近代喬布斯的堅持和特立獨行令人難忘,他不理當時的潮流,要為用家提供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現在被譽為天才的他,在成功前不單只被視為另類,甚至是怪人。
佛教在傳承和創新中亦面對同樣的困難,如果太孤芳自賞又難以弘法利生,如果太過著重取悦群眾又可能會走入歧途。如何能夠做到「普及」但不「普通」? 更何況佛教要教人明白苦、集、滅、道的四聖諦,在世間討論入世出世修行的途徑,實在不簡單。如果能明白快樂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那或許我們願意放棄低一層的快樂而去尋求更高層次的快樂。提到更高層次的快樂,有不少朋友會問佛教不是強調放下嗎?不是要不執著、要解脱嗎?要離苦得樂不是很矛盾嗎?其實如果將「樂」以「離苦」、「寂靜」和「煩惱的熄滅」去了解,那在修行路上將「苦」層層遞減,又有何不可?
然而,這條古來聖人同行的八正道並非人人可以理解。佛陀證悟後驚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陀曾經不想説法,因為眾生離以相信這樣殊勝的教法。我們煩惱妄念的源頭正是「我」、「五藴」的能取和所取的執著,如果外境能強化和滋養「我」和「五蘊」,進入一個「我」的循環是我們較容易接受的。如果以這些執著支撑「我」的因緣散滅,我們會感到失落、無助和苦痛。
正因如此,我們通過物質去換取快樂,如果物質解決不了,再往精神上去尋求。物質上的尋求有局限,但是精神上的尋求可以天馬行空。如果精神上的尋求不穩定不可靠,後果可以很嚴重。近日新聞報導有邪教斂財詐騙,牽涉金額以千萬計。不少朋友或許會想,為何正信道場出錢出力弘法利生都吸引不到這麼多支持,反而眾多邪教的信徒又甘願受騙呢?實情是邪教的行騙手法正正是滿足了世人對鬼怪神秘的恐懼和好奇,這些都長養我們的妄見和令我們越來越會隨順貪瞋痴。反之,聖賢的路要我們通過戒定慧去修習,去除我見。不少朋友在剛開始修行時,對「我」的放下是非常不適應,心也定不下來。由於我見的原故,在道場上不是去除自己的習氣,反而是要道場適應自己的惡習。
如果道場太遙不可及或會拒人千里,但是太遷就、無要求就不是修行,之後也沒有進步了。這一個「欲鈎」的分寸不容易掌握。一行禪師在紀錄片《與正念同行》中展現了他的慈悲與智慧。禪師的教導在創新的同時,仍然維持對佛法僧的護持和戒定慧的修習。梅村同修念誦的是南無觀世音菩薩,但是以外語配上如聖詩般的提琴和結他的伴奏,感覺清新脱俗卻仍然與聖賢相應。僧俗二眾戒行清淨,但是戒條對在家眾以覺醒修習的方式遵守。僧團同修辦道,少了傳統的嚴肅拘緊,但仍然重視六和團結互敬。在禪堂内沒有傳統的規矩,但是梅村時時正念禪行。一行禪師對經典亦十分重視,他關於《心經》、《金剛經》、《法華經》的英文著作言簡意賅。禪師被東西方所推崇,他雖沒有施展神通,但他有修行人的戒定慧力,梅村的僧團有共修的力量。在俗套嘩眾取寵的年代,我們會否選擇寂静的樂?我們會否選擇與正念同行,一同走聖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