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綜合最近練習時經歷的身心反應和相對的處理方法 ――2020年初春坐禪實錄(上)

近來因為疫情,很多人為了健康、經濟及前程,難免忐忑不安,如能藉坐禪讓內心平靜下來,算是最好的心藥。只是很多人對坐禪感到迷惘,就算已上過不少堂或坐了一段日子,總有疑問:究竟如何入手?為何有些人可以坐這麼久,身子好像動也不動,究竟他們在那段時間遇到甚麼或做些甚麼呢?那段時間可真長啊!他們如何打發呢?

筆者嘗試綜合最近坐禪時所經歷的身心反應和相對的處理方法,寫下這篇坐禪實錄。雖然每個人因條件不同而不會遇到一模一樣的狀况,但是大家總有類似的體驗,若有心學禪修者能藉此實錄而舉一反三,相信有助解除一些困惑。

繼程法師多次強調大家不要因為坐的日子久了,自詡為老參,便疏忽入靜前的預備工夫,要知那會影響到靜坐的效果。

簡單地說,每次都留意蒲團或坐墊的高度是否適合,身體是否有適當的保暖,尤其在天氣較涼時候,腳部最好用毛巾包好;否則,待會入靜後,感官變得敏感,若仍有一絲空隙容風吹入,就會造成干擾。

坐禪如以次第來言,由粗至細,即由調身、調息至調心。身體的感受屬於粗,如鬆緊和酸痛,我們遵守的原則是「不用力」和「不看重」。

我們可依法鼓山所教的方法,由頭至腳,經過額頭、面部、頸部、肩部、雙臂、胸部、小腹、背部等逐個部位掃瞄,放鬆身體,而放鬆就是「不用力」。我通常快速掃瞄全身,知道哪個部位略為緊張,便有意識地放鬆它;也會參照有一次禪七時聽到一位法師的建議:留意三個較為重要的部位――眼皮、肩膊及小腹,特別是後者,最不容易做到,也是全身放鬆的最大關鍵。

「不看重」原則是指不要太著意身體的感受,無論是麻、酸、痺、痛,甚至是教人嚮往的輕安,記得都是過客,不可視為上賓看待。初學時腳痛是最常見亦是最大的干擾,最好以多練習去克服它。我遇過一位朋友,他第一次參加寺院坐禪,雖是要求一小時,他竟然輕而易舉地完成。這都因他平時常拉筋,大家可以參考。我當年衝過腳痛一關,用的方法則是「不看重」或「分心」:在禪七做晚課時專心誦經,不去理會腳痛的情況。記得當時想像自己如忙碌的爸爸,對著以要命的痛而不斷干擾我的腳,默默地說:「爸爸好忙,要好好做晚課,你自己玩吧!」奇怪的事就出現!我越是留心,腳痛更加劇烈;我越不理會,痛楚卻越來越減少,我就這樣慢慢延長了盤腿的時間。

還有一樣調身的重點是手結法界定印。法鼓山所教的方法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兩手拇指輕碰。因心在人身左邊,這種手印符合以靜制動的道理,可助安定。我最重視輕碰的拇指,不時輕輕地檢查,正如常乘法師所說:「很多人對打的手印都不認真看待,坐久了,兩拇指不是不再碰在一起,便是不成圓形。其實,那樣表示坐得不夠清楚,維持手印正確可作為衡量心清楚的狀態。」[1]

最後加上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頭部各三個圈及深呼吸三次,就算完成了粗淺的調身工夫。下次會談較深入的狀況及相對的處理方法。

(待續)


[1] 默照禪七後記(二)──拜佛新功能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