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經營」感情

最近與社企 Ana by Karma 合作,Quin 是社企的靈魂人物,她不只是單純的從不丹婦女收集她們編織的頸巾,更為她們提供經營之道: 例如如何統一貨品顏色及尺寸,使客人可以預期穩定的商品;如何組織自己的網絡,從而保護團隊的生產,不會流出讓競爭者抄襲。

早前,Quin 又再次接受報章雜誌訪問,選在漢礼進行。我坐在案頭前,靜心地聆聽Quin 與記者的對答,當作是為自己上一課。記者問 Quin 運作上最大的挑戰是甚麼? Quin 說不丹婦女很多都會編織,是她們家傳的技術。不丹婦女視編織為她們的傳統,把傳統當作生意。而 Quin 則看得更深更遠,她稱這班婦女與時裝界的設計師無異。她們的工藝足以與國際時裝匹敵。因此,Quin 並不是以「經營社企」來換取同情,而是以國際商業的標準,希望全世界可以認同這一班婦女的工藝。

問題是,不丹婦女對自己編織的東西,就有那種「我就是這樣編的,還有甚麼要改」的想法。為甚麼要規限尺寸?為甚麼要為頸巾命名?為甚麼沒有深綠色的線時改用淺綠色的是不能接受?面對一班沒有在國際都市生活過的婦女,Quin 坦言有很多時候大家的common sense(常識)並不那麼 common。面對這些狀況她通常會這樣做:

1. 理解她們的認知及想法

2. 慢慢解釋要求背後的動機及好處

我腦海突然想到,其實經營生意和維繫關係不是一樣嗎?為甚麼我們在辦公室,會想盡一切方法去游說對方達成共識,也會窮一切辦法希望明白客人的需要?

回到家中呢?意見不和就吵架,方法不一樣就惡言相向。難道一家人或感情關係,及不上工作上的關係?

是我們連花在親人身上的時間都要吝嗇?還是我們怕失去客人,但太過必然地覺得親人永遠都會在我們身邊?

深度聆聽的力量

我視我的正職是「做好我阿媽個女」,因為透過了解媽媽,其實也是在了解我自己。前陣子媽媽因為她姊姊過身,一直鬱鬱不歡,又經常因小事而煩惱。我和弟弟用了半年時間,努力糾正她的思想,亦開始對她重複的要求感到不耐煩。作為一個自稱為修行中的佛弟子來說,見到情緒生起,也是極希望能以更有智慧的方法來解決。

有一天,我請媽媽坐下,讓她盡情的講。我閉起嘴巴,也清掉腦中的批判及所謂的建議。我發現,我就是她,一直認為我心中的路就是最好的,親愛的媽媽,妳不要問就照著做吧。我原來也是強把我認為正確的一套套在她身上啊!我和弟弟一直從事理上來幫媽媽,從沒有像Quin 一樣一步一步把兩者的距離拉近。我們一直覺得要改善態度,要用愛語與媽媽溝通,但我沒想到原來深度聆聽的力量更大!

深度聆聽使我能真正感到媽媽傷心的根源,也明白了她不斷重複事情,是代表這事一直盤據在她心中。

不要以為「深度聆聽」很容易喔!你得要全神貫注用心聆聽對方,不帶任何主觀想法,聽的過程不可批判,不要在腦裏慢慢盤算待對方說話後要進行的駁辯。如果在結尾能加上一句一行禪師傳授最強勁的咒語,我相信你一家人一定會十分甜蜜。這句咒語就是:「我為你而在這裏 」(I am here for you)。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