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所反映的佛教思想(二)

在《紅樓夢》中所描述的佛教儀式,反映出時人受怎樣的一套靈魂觀所影響

在《紅樓夢》的第十三回提到為秦可卿修建水陸大齋,而第十四回則提到為秦可卿辦「五七」法事,當中更提到「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筵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放焰口,拜水懺;又有十三眾尼僧,搭綉衣,靸紅鞋,在靈前默誦接引諸咒」等儀式。這一一都反應了當時的國民所信仰的一套受佛教哲學影響的靈魂觀。

這時代的國民要為死去的親人「做七」及修建水陸法會,完全是受佛教的「中陰身」之觀念影響的。那麼,何謂「中陰身」?在佛教的教義中,人死之後,若不超凡入聖,一般說來,便成了亡靈。說到超度亡靈,先要說明佛教對亡靈的看法。人死之後的生命主體,稱為亡靈。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是永遠做鬼,但在佛教的教義中,不接受如此的觀念,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佛教看凡俗世界的眾生,共分為天、人、阿修羅、鬼、畜生(牛馬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大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為「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平均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為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為「超度」。但是人在死後,除了罪大惡極的人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生天界以外,一般的人並不能夠立即轉生。未轉生的亡靈,卻不就是鬼,那在佛教稱為「中有身」,或名「中陰身」,即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間的一種生存狀態,這個中陰身以往就被一般人誤稱為「鬼魂」,其實它是一種附於微少氣體而存在的靈質,並不是鬼魂。中陰身的時間通常是四十九日,在這階段之中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佛教認為人死之後的七個七期之中,親友們為他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因此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期之後再做佛事,當然還是有用,但那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生的類別了。假如一個人在生作惡很多,注定來生要做牛或做豬,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若有親友為他人做佛事,並使他在中陰身的階段聽到了出家人誦經,因此而知道了一些佛法的道理,當下悔過,立意向善,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豬而重生為人了;如果當他已經生於牛群豬欄之後,再為他倣佛事,佛教相信這能改善這條牛或這頭豬的生活環境,使之食料富足,不事勞作,乃至免除一刀之苦,被人放生;如已生在人間,便能使他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如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更可早日成佛。所以,中國人對於人死後要在七七四十九日之內為其做超薦的法事是十分重要的。

佛教對中國人的死後世界、靈魂觀上有深遠的影響,佛教的「六道輪迴」 、「三世」、「涅槃」等觀念,填補了儒家只重現世的真空。在佛教未傳入之前,在儒家思想統攝之下,人們只有一世、現在的觀念,對於死後的世界,他們毫不認識。如《論語.先進》記:「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可見儒家在死後世界、鬼神等方面都未有明確的解釋,但佛教「六道輪迴」之說則對死後的生命、境界作出一具體的描述,對於時人而言,的確是豐富了中國傳統思想在生死方面的不足。

而且,佛教的靈魂觀改變了中國傳統死後世界的圖畫。中國傳統的死後生命(世界)基本上只有「黃泉」的觀念,但自佛教傳入之後,至曹雪芹身處的清代,佛教的靈魂觀使中國人的死後生命出現了「地獄」、「天堂」、「淨土」、「六道輪迴」、「十殿王」等境界、觀念,此在《紅樓夢》的第十四回中有關秦可卿的「五七」法事中「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等儀式可見,這時代的國民因歷代受佛教的靈魂觀影響,故對死者的「中陰身」之超度十分重視,而且有關靈魂的「地獄」、「天堂」、「淨土」、「六道輪迴」、「十殿王」等境界、觀念,已在這時代的中國人之心目中扎根。

(待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