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究竟音樂對禪修有幫助,還是反而會造成障礙?

近年禪修在很多生活節奏急促的現代城市逐漸大行其道,另外也有很多相關的應用程式應運而生,供人下載至手提電話中。大部分這類程式的內容中都附有音樂和大自然聲響,供用家在禪修時播放出來,作為背景聲響。但是,究竟音樂對禪修有幫助,還是反而會造成障礙?倒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探討音樂與禪修的關係的科學研究並不多,其結果也分歧。例如瑞士蘇黎世大學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參加者在進行壓力測試(虛擬的應徵面試和解答數學難題)前聽柔和的音樂、流水聲或身處完全寧靜的環境,並不會對精神狀態或情緒造成任何分別。2019年,美軍研究實驗室進行的先導研究顯示,有經驗的禪修者較喜歡寧靜地修練,而新手則喜歡沒有特定旋律的音樂作背景。而美國的威克森林大學浸會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在2017年的研究則發現,磁力共振掃描顯示,部分人在聽到自己喜歡的歌曲(音樂類型不是重點)時,腦部跟專注思維相關的部分會最為頻繁地啟動。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禪修教育總監、撰寫了《存在小書》(The Little Book of Being)的Diana Winston認為,音樂的效果因人而異:「音樂對某些人來說會分了神,對另一些來說,卻可令他們平靜和放鬆。」她指出,禪修的方式有多種,有些會用音樂,有些不用,不過在她主持的課程中就不會用。她解釋:「我們禪修要培養的是專注力的品質,活在當下。音樂有類似反芻的作用,會帶來影象、回憶和聯想;禪修講求的,是嘗試停留在當下這一刻,避免走上那些道路。」

當然,也有人贊成在禪修時用音樂。Darin McFadyen是美國的音樂製作人,聲稱有多年禪修經驗。他指出,差不多所有跟靈性修練相關的流派都會在其儀式中用上音樂:用作團結會眾與神靈;令心靈專注;探索更深層的真理;以及超越一般存在的規限。換句話說,音樂成為令修行者提升意識的工具。他認為,禪修跟音樂有很多共通之處,包括音樂同樣令我們專注於當下,因而產生以當下的真實為主的態度。

統計數字也可以帶來一些啟示:Insight Timer是最為普及的禪修應用程式之一,用戶達一千三百萬人。當中的指導課程,有47%附有背景音樂,可見在這題目上,大家的看法真是正反參半。

當然,即使同意在禪修期間使用音樂,所選擇的音樂是否適合也是重要的問題。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學系副教授Rekha Chaudhary醫生會帶領學生禪修。有一次她在一個瑜伽中心上課,室內播放著誦唱,但是誦唱者卻帶著美國口音。她憶述:「我根本不能集中,因為感覺像在寺廟中,令我感到困擾──他們在誦唱宗教音樂,但又咬字不準!」

若從漢傳佛教的角度出發,禪修者通常要有一個固定、專注的觀察目標,我們稱之為「所緣境」,例如是數呼吸、觀呼吸、觀佛相、念佛號、持咒語等。以上原則,只要能讓心清淨,能降伏自身的煩惱妄想,進一步以空性智慧斷除煩惱習氣,都可作為禪修的所緣對象。禪修最好不要依賴外在的東西,否則禪定中儘是音樂,成了幻境,反受其害。

那麼,如果真的想在禪修時播放音樂,應該使用哪些種類呢?最理所當然的選擇,是較為柔和、平靜、旋律抑揚起伏不大的音樂,例如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或稱氛圍音樂)或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新紀元音樂(new age music)。上文提及的Insight Timer應用程式中,逾八成的背景音樂都是屬於環境音樂。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