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禪修感想

在我的心目中,禪修是一種神聖、神秘、神奇的佛事活動。是佛教徒的必修功課,生活的內容。禪修就是靜靜地坐,要麼懺悔自己的過錯,要麼祈求佛祖保佑,要麼什麼也不想,達到清靜的目的……

對禪修的形式,我一直認為就是端坐、閉眼,還要能將雙腳盤起來。不能盤腳是不能實踐禪修的。

甚至對坐墊也曾「想入非非」,認為要有一定規格的──厚度、大小、造型(一定是圓的),乃至顏色(一定要是黃色的),面料應該樸素大方,麻的最好;圖案要符合教義,不能隨便取樣……

總之,禪修似乎離自己很遠。


上課和實踐以後的體會

兩年前,難得的機會,緣分的安排,把我們帶到了志蓮。今年,又能在志蓮淨苑工作、生活一段時間,親耳聆聽師父的教晦,與師傅們以及周圍師兄們近距離接觸。通過參加一些佛事活動,加深了對佛學的理解和興趣。在工作和學習中,我深深感到自己對佛學的認識實在太膚淺,有心從基礎學起。結合聽佛學理論基礎和師父的講經,我選蕭老師的禪修課,就是想通過對禪修的理論學習,掀開禪修在我心中神秘的面紗;通過禪修實踐,更好地理解佛學的真締。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和實踐,認真學習每講的內容,聽老師深入淺出的解釋,跟隨老師的講解,親身體驗禪修功課。回顧這不算長的學習時間,對禪修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對禪修是什麼有了新的認識:禪修是心學的修習,而心學是原始佛教的修行道路「八正道」中的最後三支正道(正精進、正念、正定)的修行。儘管對八正道全部的義理還不能完全理解透徹,但是,通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體會到禪修對培育良好心靈質素的重要性,這對立志學佛的人來講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對要構建和諧社會的每個人來講,也是非常必要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抱怨「心」太累:金錢、權利、名譽、關係、爭鬥等織成的網緊緊地套住人們的心。為了獲得一個安穩、自在的生活方式,許多人就要不斷地去「與人鬥」。社會的誘惑很多,大量因貪欲、瞋恚、愚癡而引發的社會問題,乃至犯罪,使我們的「心」浮躁不安。

原以為信佛的人禪修就是「眼不見,心不煩」,可以逃避現實,獲得安寧。在最初的禪修實踐中,我才發現閉起眼睛,心並沒有靜下來,因為周邊很靜,腦子反而特別活躍,不斷浮現事物景象。經過老師即時地講解,引導我們對治昏沉和掉舉(內心躁動不安),特別是要保持覺知、詳和、止息和捨離等四種基本而實用的質素,我才明白,禪修是心靈質素的修習,這是一個調心的過程,不是神秘的事情。

禪修是要把心中不善的質素「五蓋」清除,同時培育七種善的質素「七覺支」,而不是單一地追求某種清靜的體驗。結合看的《西藏生死書》,裏面提到禪修,是要「把心帶回家,把心帶進安住的境界。」我的理解就是要通過禪修,將我們那顆隨世俗動盪不安的心納入八正道的修行,朝著向善、向覺悟解脫的方向走。

隨著課程的深入和實踐的積累,開始感受到坐禪給內心帶來的覺醒、安穩、自在的心境。雖然不是每一次禪坐(特別是自己獨立坐禪的時候)都能成功體驗到這種心境,但是,我想只要堅持下去,就能不斷地提升這種心力。而內心這些好的質素會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真正給自己帶來生活上的覺醒、安穩和自在。

此外,對禪修的多種形式有了新的認識:除了常見的坐禪,還能行禪、甚至躺著也能禪修。原來實踐禪修的形式不是一種固化的形式,實踐的形式是依自身能最好獲得禪修效果的姿勢而定。事實上,只要我們願意,隨時隨地都能實踐禪修。今年四月回北京期間,我專門到頤和園的松林道實踐行禪。這是往日與朋友們散步、鍛煉身體的地方。儘管遊人還是不斷,朋友們仍然是快步行走,我則在行禪中保持覺知,努力做到不為周邊的人和物所影響。一開始是十分困難的,總感到別人在看我,議論我,很不自在。後來,我不斷地回想老師所說的讓聲音來,讓聲音去;讓思想像風,來了又去。努力將內心安放在步行這樣一個固定的所緣境中,後來就自然多了。

我也很坦然地向朋友們解釋其中的變化。禪修帶來內心詳和的感覺是很愉悅的,因為這是內心不執著所需的心靈質素之一。要在過去,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我自認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苦苦地為「我應該得到」的東西爭鬥了幾十年,可謂身心疲憊不堪。所幸的是,有緣來到了志蓮淨苑,撥開迷霧,看清了今後要走的路。

禪修課程不僅掀開了禪修在我心中神秘的面紗,更讓我感悟到學習佛法,行踐八正道的人生意義。明白一切痛苦、恐懼、挫折來自執著心的貪欲,我們要把心從執著的牢獄中解放出來。透過禪修,踏上發掘真性的旅程,找到我們想活得好,死得安詳所需的定力和信心。這是一個調心的過程,只有管住了我們的「心」,繼而管住我們「口」,才能進一步管住我們的「行」。堅持走「八正道」修行之路,努力解除貪欲、瞋恚、愚癡的束縛。

禪修並不神秘,更不是遙不可及,而應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