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能夠放下工作或家庭去參加禪七(指七天的禪修),並非易事。不過,聖嚴法師及繼程法師皆苦口婆心地提醒參加者在禪修期間,要對以下三個重點,有所警惕,才能好好地利用這難得的機緣,在修行路上,跨前一步。
1.) 雖有目標,放下企求
決心請七至八天的假,拋開工作、家庭和親友,甚至搭飛機到外地,參加禁語、禁上網、禁用手機、並且多數要和七至八位以上陌生人多日同房鄰床的禪修活動,可見禪七有它的吸引力。聖嚴法師明白眾人「對禪七的修行懷有企盼和目的,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一旦進入禪堂,就必須放下任何的企盼和目的。」[1]
繼程法師也同意先有目標,坐禪時卻須放下目標。目標只是幫助我們覺察自己的位置,務求修行的方向正確,亦會使我們知道當離目標越近,越能體會各種經典、論典以及祖師的公案、開示、語錄所說的境界[2]。
有些人去禪修希望開悟,有些人希望法師印證他已開悟,有些人想藉此來療情傷,法師更曾遇到一位作家「第一天開始坐在那裏就在想打完禪七要寫篇很精彩的小說,於是一邊打坐,一邊構思小說中的人物、情節。」[3]法師都加以開示或請他們退出,因為「如果一面修行,一面貪求不斷,只會增加煩惱,並沒有真正在修行,[……]任何執著或企求都會使心不定。」[4]他亦指出:「凡是嘴巴或腦袋裏多話的人,修行必然不得力。」[5]
2.) 不循慣性,老實修行
有一種人稱為老皮參,他們已多次到禪堂參加禪修,卻不是真正修行。他們「對禪堂的規矩熟了,[找到漏洞],把習氣帶進禪堂生活。[……] 沒有覺照的心,[……] 行動都是慣性的,[…]… 只是照著習氣去做, [……繼程法師希望大家]要抱著第一次來打七的心理,把禪堂的規矩當作複習,細心地聽,[……]每一個動作[……]都清楚覺知[6]」 [,]因應當下的因緣用功。」
聖嚴法師強調大家要常抱初發心。初哥遇到因難時不會被嚇到, 因已有心理準備,知道有困難是應份的,反而比多年禪修者更不易退轉,不會懷疑自己的資質,並勇於請教別人或嘗試摸索解決的方法。
另外,最怕像其中一種老皮參,「他一上坐就可以睡覺,而且還可以準時醒來。[……]實際上整個過程他都掉入在無記裏。」[7]反而腿痛還好,不致掉入無記,讓「心掉進了『黑山鬼窟』,失去了分別的作用與功能。」[8]他不會知苦, 「不會有接下來的慕滅、修道、得樂。」[9]
3.) 不作比較,清淨無住
聖嚴法師及繼程法師更提醒大家不與旁人或自己比較。聖嚴法師曾遇到有些人「平常一個人在家裏習慣了,現在一下子和這麼多人一起打坐,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也有人看到別人連坐三支香不動,心裏便嘀咕︰『奇怪,難道他的腿不痛嗎?為甚麼我的腿老是在痛?』於是就盯著那個人看,一直看到他終於動了,心中便起了一念︰『啊!他的腿終究還是痛了。』」[10]繼程法師指出比較的心是一種我慢心,在另一個極端則是自卑,都會造成干擾[11]。
自己和自己比較的情形也很多。有的人幾天後終於坐得較好,整個人精神亢奮,結果反而變成坐不好了。有的人總老惦記著自己坐得好的那一支香,「想盡辦法要求自己再來一次,心中全是『為甚麼那次可以坐得那麼好?現在為甚麼達不到?』的念頭。」[12]
聖嚴法師認為「這些都是比較心,有比較就是打妄想,身處妄念之中便不得進入良好的修行情況。」[13]他強調應以初發心的態度練習方法,「否則會經常和自己比較,比較昨日與今日的狀況,比較剛才與現在的差異;對於不好的狀況,感到沮喪或後悔,對於好的狀況,則起貪著或懷念。」[14]「在用功的時候,[不要理會這些] ,全心集中於現在的方法上。做得到這一點,修行就會得力。」[15]
繼程法師則指出想重複過去好的經驗,那是由於迷者缺乏正見,想「抓住過去那已滅的因緣,[……不相信]過去的就是過去了,[……]因緣也永遠不會重複。」[16]我們要有童心,即使面對同樣的事,都感好奇,不覺重複,那才不會為慣性所干擾,就能夠很直接地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然後放下它。[17]
[1]《心的詩偈: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三版) p.13
[2]《禪觀生死 》釋繼程(初版) p.110
[3]《心的詩偈: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三版)p.39
[4] 同上 p.13
[5] 同上 p.39
[6]《老實是禪》釋繼程(初版) p.11-13
[7]《老實是禪》釋繼程(初版) p.80
[8] 同上 p.80
[9]同上 p.81
[10]《心的詩偈: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三版) p.72
[11]《禪門直心》釋繼程(初版) p.17
[12]《心的詩偈: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三版) p.72-73
[13] 同上 p.73
[14]《聖嚴法師教話頭禪》聖嚴法師(初版)
[15]《心的詩偈: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三版)
[16]《老實是禪》釋繼程(初版) p.10
[17] 同上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