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恩師永惺長老法名演霖,別字永惺,生於1926年,祖籍遼寧喀喇沁左縣,十二歲隨常修老法師出家,十七歲受具足戒於長春般若寺;求學於哈爾濱觀音寺佛學院及青島湛山寺佛學院,受教於倓虛、定西長老座下;後接法於倓虛長老,為天台教觀總持第四十五代傳人。
1948 年輾轉南下來港,就讀於華南學佛院;1951年,隨定西長老,與華南學佛院眾學僧創東林念佛堂,仿傚廬山慧遠大師建蓮社念佛之風,積極提倡念佛,道風清 淨,成為當時全港之模範寺院;長老於念佛堂內擔任監院達十八年之久,其間創辦東林安老院。及後於六十年代初及末創建香港菩提學會、西方寺、佛教菩提護理安 老院等,至九十年代後期大規模籌募重建西方寺。對淨土法門之弘揚可謂不遺餘力。
數 十年來,長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悲願宏深,法幢高樹,恆以「教演天台,行歸淨土」為宗旨,建寺安僧,弘揚正教,普度有緣;賑災濟貧,護老慈幼;復修古 剎,培僧育才,薪火相傳,法化宏開;奉獻佛教,夙夜匪懈,「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菩提路上,永不言退;長老堅毅勇猛、精進不懈的求法、弘 法、傳法精神,實是後輩追隨、學習的典範與楷模。
《楞嚴經》云:「上合十 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這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深廣悲願,力量之大實非香海之水所能量。因 此,「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也」;「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此一大事與難事,又豈能不為人天所共讚?
永 惺長老一生奉獻佛教事業,其所本的正是此份「大丈夫」的勇猛精神。長老在港弘法近七十載,對社會貢獻良多,為表揚其愛國、愛教、愛港之精神,2012年 12月8日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殊榮,確是實至名歸。2014年11月16日,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圓寂後,永惺長老被公推為榮譽 會長,接續負起香港佛教界精神領袖的重任。
作為天台宗傳人,長老深具慈悲、智慧的本懷,以天台教觀、淨土持名為弘法、實踐宗旨;以大願、大行開導眾生;用佛法智慧,普度有情;他不畏艱難,不知疲倦,為續佛慧命而鞠躬盡瘁;他深具佛法圓融之智慧,出世間而入世間;他是我們永遠學習不盡的導師。
特 別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立足於香港佛教,促進世界佛教文化交流」,長老創辦《菩提》月刊,創刊號於1986年3月15日問世,經過數次的改版至今已印行至 三百五十多期。與此同時,長老特別注重僧伽人才之培育,亦重視佛化教育,早年辦有菩提佛學院、華夏書院、真理英文中學;與洗塵法師等同辦能仁書院;並辦有 多間幼稚園,更資助國內興辦希望中、小學十多所;另外,八十年代中期曾於海城興辦三學寺尼眾佛學院。
長 老雖身在南方,然心懷家鄉,情繋桑梓;為振興東北佛教事業,於2006年初,接受遼寧省朝陽市宗教局及文化博物館之邀請,委託管理使用朝陽市佑順寺。長老 本著大悲無畏之精神,以續佛慧命為誓願,決定發起修復工程,重建大殿,策劃興建佛學院;並與當地著名學府遼寧大學合辦「永惺佛學研究中心」。2010年6 月初,與遼寧大學達成共識,簽定協議,佑順寺佛學院定名為「遼寧大學永惺佛學研究中心研修學苑」,是全國第一所由國家教育部承認學歷的佛教人才培養機構。
長老多年來亦不斷資助弟子及善信們,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建立道場。所以,多年來長老歷任馬來西亞亞庇普陀寺住持、山打根慈雲寺住持、美國德州佛教會主席、德州玉佛寺創辦人及首任住持、西澳菩提寺創辦人等職。
永 惺長老是一位非常注重實踐的修行人,除了為大眾解説或開示念佛法門外,在念佛實踐方面,數十年來,積極行持,從不間斷。早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於東林念 佛堂組織「生西助念圑」並領眾助念,這是將淨土信仰化為幫助他人臨終往生的具體行動,既是淨土修行的實踐,同時亦深契佛法慈悲的本懷。此後,長老無論是在 香港菩提學會,還是在西方寺、朝陽佑順寺等道場,都把念佛列為日常必不可少的功課,並且常持不輟。
我 們都知道,自二十世紀初佛門巨擘太虛大師提出「人生佛教」、「人間佛教」口號以來,引起教界極大之反響,有識之士不斷回應;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香 港佛教界大力開展「人間佛教」運動並使之呈迅猛發展之勢。長老正是「人間佛教」理念的積極擁護者和竭力踐行者。長老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賑災濟貧,護老 慈幼;如興辦佛教安老院、護理安老院、幼稚園;捐建或資助小學、中學、大學;在社會遇到自然災害如風災、水災、地震等危難時,率先發起支持,呼籲善信及各 界人士慷慨解囊,施援救助,如此等等。多年來,長老所興辦或捐助之各種社會慈善事業,可謂多不勝數!
面 對世間上種種的苦難與困惑,長老曾語重心長地說:「作為宗教形態的佛教原本來自世間,因之佛法的光芒是超越人間而又回到人間的。出家人以出世精神,做入世 的工作,是奉行人間佛教;佛教若停留在『山門以內』,只管自我修行,就無法成就大事業;唯有將佛法融入世間生活中,佛光才能真正普照世間。」
又說:「佛教寺院,是人生的加油站,是充實心靈的寶庫,是學聖學賢的學校,是上升佛國的移民局,是修福修慧的田園;所以佛教對社會的貢獻是偉大而圓滿的。」
長 老十分重視親情,亦非常注重人倫。相信任何一個接觸過長老的人,都會被他慈祥和藹而又隨和、親切的態度所深深打動。他雖然是一位中、外聞名,而且在香港佛 教界舉足輕重的大長老,但他待人接物那種慈父般的溫情,令人一見難忘,原因是因為他能把對親人、弟子、友人的真實情感昇華為對天下一切人、一切眾生的「大 愛」。
綜觀長老一生,寓非凡於平凡當中,深具佛法圓融無礙的智慧,對佛法各宗思想、主旨都有深厚的把握,並將其融會一體,任運自如;因此,長老在向大眾宣講佛理時,能信手拈來,隨機開示,應根説法。
長老常常對弟子們耳提面命:
利 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若要法輪常轉,續佛慧命,佛門中不論是出家或在家弟子,應秉持「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宏願,以「荷擔如來家業」為己任的使 命。弘法是「為眾生開智慧海,依正教轉大法輪」;利生是利益群眾,福利社會。弘法能增長智慧,實踐「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的護法精神;利 生能增長慈悲,成就「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菩薩心腸。弘法能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利生能廣結善緣、度化十方。因此,弘法與利生兩者必然是相輔相成,唯有解行兼 備,福慧雙修,如此方能實現「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大願,方不愧為真正的佛弟子。
長老慈悲開示,令弟子們智慧開啟,獲益無窮,終身受用。只是一切的言詞亦難以表達,唯有無盡的感念與感恩──但願依循長老的足跡,在菩提路上,直走下去。
感謝西方寺惠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