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堪布仁波切對各位透過網絡來聽法的法友、各位佛法上的兄弟姐妹致以問候: 「吉祥如意!Trashi Deleg!」
上次,堪布仁波切就調伏自心的方法講了一些說話。
我們心的自性,或者心的本質本來清淨、無污染,對於這種本淨無垢的心性能夠認持,並且能夠堅固這種認持的話,我們便能夠證得佛陀果位,當中有著不可思議的功德。
假若我們無法認持實相的話,那麼我們便會生起我執、實執(實有的執著)。總言之,我們便會被我執、實執所牽著走,於是便會在無邊的輪迴當中嘗受無量的痛苦,因此便會有很大的危險、艱辛。
我們每人都希望快樂,因此我們都十分艱辛地經營著快樂;我們不希望有痛苦,因此我們作出種種的努力,希望能夠斷除,或者遠離痛苦。
我們都需要有衣服、食物、財物這些外在物質,但是我們如果以為擁有很多外在的物質,我們便能夠遠離痛苦、獲得快樂的話,在這現今的世界是沒有可能的,那在未來也都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如果我們能夠如理證悟心的自性,或者心的本質,並且能夠斷除心的過失和污垢的話,便能夠永遠拔除痛苦,永恒證得無上安樂;所以既然人人都希望獲得快樂,不希望有痛苦的話,那麼我們便該主要集中在我們心性方面,致力於證悟心性,這樣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約2,600年前的聖境印度中,我們的導師、無與倫比的釋迦牟尼佛示現成等正覺,並且轉動甚深、廣大的法輪,宣說殊勝正法,令到無數的弟子安置於解脫以及一切智的道路上。無與倫比的釋迦王,亦即是釋迦牟尼佛在未成佛前,還是義成太子的時候,本來掌握國政,擁有很大的權威與財富受用,但是他見到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將帶來很大的麻煩、苦難、鬥爭,於是義成太子希望尋求這些痛苦的成因,以及能夠斷痛苦的方法,便放棄了國政,出家和修持大量的苦行。
義成太子出家的時候,並沒有眷屬跟隨,也沒有布施食物給他的施主,也不是居於宮殿當中,而是住在大樹下,並在大樹下苦行和禪修。那麼經過多年的苦修,義成太子悟到甚麼?那就是一切的痛苦主要乃由我們內心的無明、貪執、瞋恨、愚痴、嫉妒、我慢和迷亂、錯亂等等過失所形成,因此他明白我們需要斷除這些過失。
知道痛苦是源於內心的煩惱,源於自心未獲調伏、不寂靜,哪有甚麼方法可以斷除這些苦因?義成太子作了大量觀察、思維和分析。義成太子悟到我們煩惱的心是,因為我們有大量不符合實相的妄念,這些妄念並沒有事實、真理支持,我們如果能夠如理如實了解此實相、實況的話,便能夠斷除煩惱的心、迷亂的心。
要斷除煩惱迷亂的方法並不需要到其他地方尋求,也不需要找他人幫忙,我們心的本質當中本來便已經具足慈心、悲心、智慧、安忍。如果能夠慢慢地開發這些素質的話,這樣我們內心迷亂、錯亂的部分,所有的我執、實執、貪、瞋、痴、妒、慢都能夠相應地減少,這便是佛陀所領悟到的道理。
當時義成太子致力於修持剛才所說的方法,並不是為了自己個人,而是為了無邊受苦的有情眾生。他明白到這些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即使沒有食物、沒有衣服,他都一直日以繼夜盡種種努力調伏自心,努力安住在禪定當中。
在如此勇猛精進的修行之下,義成太子內心的功德一直增長、提升,而心中過失的部分便越來越少,或者可以說是越來越低了。義成太子最終在菩提迦耶金剛座的菩提樹下如實地證悟心性,這樣子他心中的功德能夠毫無保留地現前,內心的過失或污垢全數被淨化,因此我們便說義成太子已經圓滿正覺。當時佛陀完全遠離內心的一切痛苦、怖畏、恐懼,而他內心當中只有平安、喜樂、圓滿的功德。
我們內心的本質與佛陀的是相同的,大家的心性都是沒有污垢,本來具足智慧、慈悲、力用、功德,這些素質全都是在我們心的實性當中,本然而有的。但是我們執著實我,也執著事物的實有,被貪、瞋、痴、妒、慢這些五毒煩惱所牽引著走,因此我們的心也會變得混濁,沒有辦法照見心的自性,情況便有如天空本來是清明的,但是也會被雲、霧所遮蔽一樣。
上述的情況,即心的情況、心的實況、心的秘密都是佛陀所證悟的,是佛陀所見到的真理,那麼如何能夠讓心性現前,能夠現量親證、如何斷除過失?佛陀轉動了不可思議的法輪,開示有關這些種種殊勝稀有的無上教法,我們現在仍有機會聽聞這些教法,仍有機會實修這些教法,因此我們擁有很大的善緣。
我們雖然有機會值遇如此殊勝稀有的教法,但是我們可能對教法不重視,或不感興趣,反而會更重視現生的物質、財富,一直跟著這些現世的財物走下去,或迷失、陷落於這些外在的事物當中。
那我們到底有甚麼方法可以斷除心中的煩惱呢?煩惱本身是要由眾多的因和緣和合所產生的,舉例來說,我們心中的瞋恨是由很多因緣和合而產生的,瞋恨的種子在我們無始輪迴以來多次生起瞋恨時,便於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根植了習氣,這些種子我們一直都有,因此我們要馬上斷除瞋恨是非常困難的。
而讓我們生起瞋恨的對象都是一些我們不喜歡的敵人,不管我們到那裏去,這些人都會存在,所以令我們生起瞋恨的條件或緣起是一直都存在的。當這些我們感到不悅的對象做出一些令我們不快的行為時,接著我們內心想著他真的很差勁、確實很壞、他對我不好,會產生很多這些不如理的思維。當我們無始輪迴以來所累積的瞋恨種子,加上外在敵人的條件,再加上我們內心不如理的思維,這三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便會生起瞋恨。
就好像一棵花要生長起來,首先我們要有花的種子、有讓它生長的泥土、還有水、肥料和養分,當這些事物條件結合在一起,才會長出一棵花來。假如我們只有花的種子,但是種植的土壤是很乾涸、貧瘠的話,花的種子再怎樣完好,將這顆種子放在土壤當中的話,花也是無法生長出來的;我們還需要加水和施肥料,這棵花才能夠成長出來。
正如花的種子一樣,我們心中也有著煩惱的種子,未能夠馬上斷除的。無論我們走到那裏,這些壞人、差勁的人、對自己不好的人、嫉忌自己的人比比皆是,那我們根本無法完全消除這些人。
那我們能夠做到甚麼呢?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是,即是我們去想別人差勁、別人壞、別人有甚麼過失,我們是有方法可以消除這些不如理的思維的,我們願意努力的話,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假若我們能夠斷除不如理的思維,即使我們有瞋恨的種子,即使四週是有敵人、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對象,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斷除不如理的思維的話,那麼我們還是能夠阻止自己生起瞋恨。就好像我們將一顆種子放入貧瘠的土壤的話,這顆種子便會無法發芽生長,這道理是相同的。
有些人心想:他是壞人,她又是壞人;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希望可以找尋到一個沒有任何條件可以令自己生起煩惱的地方,那其實是沒有可能的。
目前我們也是修行不足的緣故,無力斷除粗顯的煩惱,更無法斷除細微的種子,因此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對一些悅意的對境生起貪執,那是因為我們不如理的思維所致;同樣地,對於不悅意的對象生起嫉妒,也是因為我們不如理的思維所導致,因此我們現在最主要的、最值得努力的地方,便是要斷除這些不如理的思維。
(待續)
本次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三)」為堪布仁波切格桑尼瑪因應弟子的請求,於2020 年9月22日透過網絡直播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