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由於氣候轉變及人口增加,到2030年,全球一半人口會面臨水荒,現時亞洲及 南美洲不少大城市因水源被廢水污染了引發人類疾病,因此將排出的廢水進行過濾和淨化,使之供應人類飲用及其他用途,已是大勢所趨,由於這些廢水包括馬桶 水,因此這種供水模式稱作「由馬桶到龍頭」(toilet-to-tap)。
當然,廢水並不只限來自馬桶水。例如,清洗生果或冲洗汽车,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澳洲墨爾 本大學化學工程師彼得斯爾斯(Peter Scales)说,如果一座普通的城市能將所有廢水都循環使用,對水的需求就能降低60%,通過循環利用廢水灌溉農田或其他非飲用用途,已經是非常普遍的 事情。
而事實上,在氣候乾旱和人口增長的挑戰下,很多城市已經將淨化的廢水整合到供水系统中,淨化的廢水不但變成了必需品,更可發展成可持續的水資源。
去年底,美國加州已連續三年出現旱情,州內各水庫存水量降至新低,一些人口較少的社區己面臨缺水的威脅,在奧蘭治縣供水區的污水處理設施正在全力運作,每日產量由七千萬加侖增至一億加侖,足以應付全縣三分之二人口,即八十五萬人之用。
奧蘭治縣的淨水設施在1970年代已開始將廢水循環再用,但直到2008年才開始供應飲用水,當時更展開了廣泛的宣傳及公眾教育活動,以消除公眾的憂慮。
奧蘭治縣還將循環廢水灌入地下水層,補充地下水的水源,這不但減少儲水設施,節省了大量費用,而且可减少人們的抗拒,因為說到飲用廢水,難免令人感到「反胃」。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羅津 (Paul Rozin)和一组研究人員最近對2,000位美國人進行的一項调查發現,雖然49%的人願意嘗試飲用再生水,但有13%明確拒絕,其餘的人表示不肯定, 可見對某些人来说,無論你告訴他們這些水多麼安全,那種反胃的感覺還是難以克服——即使身處最惡劣的環境。
澳洲西澳大利亞可說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該州已經歷了長達十五年的乾旱,而氣候變化還有可能令情况更加惡化,但該州的圖文巴市 (Toowoomba)於2006年試行建設廢水循環系统時,却引發了一場政治災难,因為有62%的人在公投中投了反對票。
為了緩解旱情,該州及其首府珀斯市的水務公司 Water Corporation 於2006年轉作海水化淡,在海岸建設工廠,將海水轉化成淡水,雖然海水淡化成本很高,但效果很好。如今,海水淡化已經佔當地供水量的39%,地下水佔 43%。公司正在效仿美國奥蘭治縣的模式,以再用水注入地下。
此外,新加坡、比利時、納米比亞的温得和克(Windhoek)、美國得州的威奇托福爾斯等地都開始回收廢水,世界其他地方最终也可能要採用這種模式。
究竟再生水味道也與其他飲用水(包括瓶装水和自來水)有甚麼分別, 甘多尼說,「如果非要說有甚麼差別的話,淨化水喝起来更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