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生實苦,人卻仍然會貪生怕死,依然會生養無數。
世界人口現在是60多億,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到2050年會增加到90億。之後是升是降,還未有定論。不過90億已經夠多了。
真是芸芸眾生。
說人生苦,將來卻有這麼多人還會來經受這苦人生。這些未來的地球人,大抵也會想知道一下苦是甚麼。
各種哲學思想裡,佛家是最能講苦,最能透徹的。所以我就無謂在這裡談我所體認的苦了。
我只是想,苦常常和痛寫在一起,其實兩者是有分別的吧?
痛和疾病在同一個部首,這個部首裡的字都和身體出了毛病有關。痛是因為身體受創、受傷,是很實在的感覺。身體的痛,可長可短。久久地痛,當然難以忍受,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同,與其長痛,不如短痛,那怕短痛可能更痛一些。
苦卻和痛不是同一部首,它是跟花花草草在一塊的。“苦”起初是一種植物的名稱,《詩經》有謂“采苦采苦,首陽之下”,然後引伸用來表示人吃了某些植物後感受的味道。
苦源自味覺,味覺不也很實在嗎?那麼由苦味而引伸出來的苦,也該是實在的。沒錯,苦是我們真真實實感到的,不過苦味來自外因,跟痛覺來自自己身體,並不相同。想想跟苦字相關的詞:“艱苦”、“困苦”、“貧苦”,都是因為外在環境的困難而造成的。這是苦和痛的一大分別,我想也是重要的分別。
苦雖然不好,苦字卻能搭配出好詞來,像“刻苦”就表揚一個人身處困境,還有承受和堅持的精神。
如果要在痛、苦裡面選擇,我寧願苦。劇痛令人要生要死,苦倒不至於。雖然苦絕不好受,可是苦過之後,有時回想,會讓人緬懷,甚至可以回甘!“甘”、“苦”是一對奇怪的組合,相反而相承。痛是不會有這種感受的,我想再不怕痛的關公,也不會去緬懷刮骨療毒的痛。刮骨療毒是英雄的故事,平凡人如我實在沒有很大的忍痛能力。
所以,退一步來說,人生實苦比人生實痛好多了。
“苦”和“痛”這兩個字,本來和心情沒有直接關係。可是誰都體會過,苦和痛影響心情,所以中文裡也有進一步的反映。
影響心情,因為苦和痛考驗我們的意志力。其中,苦的考驗更大,它更像一種緩慢的折磨。所以孟子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可見艱辛勞累,令心情苦,令意志受考驗。
苦比起痛,更引起內心複雜的滋味,“苦悶”、“苦惱”、“愁苦”這些詞,都是心情上的,心情的苦又令我們的語言和表情“苦澀”。中文裡,所有這些詞的“苦”字都不會換成“痛”。
不過痛的感覺實在很鮮明,所以中文裡又借了來,比喻一種不能用苦字形容的心情,一種沒有傷口的痛——心痛。心痛是無形的,雖然不是皮肉之痛,卻可以比身痛更令人難受,因為那是一種長痛。
心痛令人心如刀割,所以它叫做痛,不叫做苦,像喪子之痛、喪親之痛。
心痛痛得長,時間過去了,事情過去了,痛還是留下,不想則已,一想就心痛。它也不像苦,過後可以回味。
可是人生中,誰能免受這種心痛呢?
日前發生的土瓜灣那場火,燒毀了一個刻苦清貧的家庭。逃火的懷孕之母和兩個稚童一刻間全逝,企圖保護妻兒的中年丈夫重傷,獨自活下來。這真是人間慘劇,那做丈夫和父親的,醒來之後,如勞蛛面對破網,將要經受多麼慘痛的心靈折磨。稍有同情心的旁觀者,不能不同聲一哭。
慘劇畢竟是意外,正因世事無常,對於不如意的事,人需得時刻準備面對。我有時不敢想像,現代父母那麼愛子女,現代家庭有那麼多獨生的孩子,父母若經歷喪子之痛,會是怎樣錐心?可是越寶愛子女,越不敢放手的父母,就越不能去承受那萬一之痛,而子女也越不能經受得起成長的心志勞苦。這是人生的又一個大矛盾,也是現代富裕社會的一個大考驗。
不知道多少父母有思想準備,在未來的世界,人生更苦。90億人口,天然資源不夠分配,水也會變成稀有品。資源不足,人更覺得欲望難以滿足,於是理想受挫,幸福感破滅。當然,富人可以為子女霸佔資源,不理其他人因此而受更大的苦;但是,像寶愛子女的父母一樣,越佔住,越抵受不了世界的無常。縱使富可敵國,也不見得可以改變這世間法則。
字詞不光是工具,還隱含了人類所累積的人生經驗。我們都想化解苦,都想化解痛,而“苦”和“痛”這兩個字的分野啟示我們,化解苦和痛的方法並不一樣:苦,要學習承受;痛,宜學習放下。方法相反,結果相承。
叔本華說,超越痛苦才能達到心靈清淨。
希望我們都努力修養,過得了人生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