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遇上政治……

大多數藝術作品都會傳遞某種訊息或感情,但是靜態的藝術品,如繪畫、雕塑和裝置藝術等,又能否積極介入有明確主張的社會或政治運動中,起到推動的作用?在香港過去幾個月的雨傘運動中,佔領區出現了為運動而創作的藝術品;而泰國最近一個藝術展覽,或許也可以帶來一番啟示。

據《曼谷郵報》的網站報道,曼谷朱拉隆功大學的藝術中心正舉行題為「動態匯聚:社會學與藝術」的展覽,展品包括繪畫、攝影、多媒體、錄像、裝置藝術及聲音藝術等。

策劃這次展覽的該中心經理Suebsang Sangwachirapiban 解釋展覽的理念:「很多學者說,泰國現在需要『和平而非暴力』的行動,但『非暴力』的真正意義是甚麼,我覺得值得探究。」

於是,他邀請了九名25至40歲的藝術家以作品演繹「非暴力」的概念。他更為這批年輕、尚未成名的藝術家安排了為期兩天的工作坊,讓他們在創作前先掌握相關的理念。

各展品以不同的方式來剖析「非暴力」的概念。舉例來說,Krit Ngamsom以燈飾砌出泰文「先生,好」的字眼。創作者承認,這是他的口頭禪,很多時並不代表自己的真心話,這或許反映某些泰國人為了迴避暴力而預設的反應,足以令觀展者深思應該以甚麼態度來面對暴力。

Sangwachirapiban期望,這次展覽可以糅合當代藝術及非暴力行動,並且起到互相影響的作用。他的另一期望,是參觀者至少可以了解「非暴力」的理念,更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不同的政治理論,都重視藝術對政治起到的作用,卻各自有不同的演繹。不過,不論是政治或藝術,或許最重要的都是兼容並包,容納多元的看法和角度。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