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甚麼看起來虛空不可能盡,眾生也不可能盡,但發大願心的菩薩仍要堅持這麼做? 明海法師續談「石上栽蓮收成好」之意⋯⋯

(續上期)

石上栽花,一個人在石頭上刨,想要栽出花來。這聽起來很可笑。但這種表達具有藝術上的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禪宗以及禪宗之外的語言積累裏都有這樣藝術美的表達。我舉個例子,比如精衛填海。精衛填海是山海經裏的故事。精衛填海,類似於石上栽花,是說有一隻鳥叫精衛,它用嘴巴銜泥巴想要把海填平;還有一個叫夸父追日。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夸父追趕太陽,最後累死了。太陽能追的上嗎?但是夸父還拼命地去追。

精衛填海、夸父追日與石上栽花一樣,都是在不停的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會被當成傻子。為甚麼會認為傻呢?因為事情無法做成,是矛盾的。石頭上怎麼會長出花呢?海怎麼會被填平呢?太陽怎麼會追的上呢?不是瞎忙嗎?傻是因為違反了我們的常識,違反了我們思維的一般的規律。一般的規律就是不要搞矛盾的事。在我們的生活中,事情都是有個頭兒我再去做,沒個頭兒的事我去做甚麼呢?

西方也有這種表達。在古希臘神話裏有個人因為犯錯誤而遭到神的懲罰。懲罰的內容是讓他每天把一塊大石頭從山腳下滾到山頂。石頭滾上山頂後又會滾下來,於是他又重複的滾上去,日復一日……這個人叫西西弗斯,他的生命就在不斷地重複這一件事。

菩薩一直堅持的度眾生

不管是精衛填海,還是西西弗斯把石頭從山腳下往上滾,抑或是一個修行人為種花在石頭上揮汗如雨,對此我們能感受到甚麼呢?我們首先能感受到悲劇精神。悲劇這個詞源於西方。因為做的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沒有結束的時候。這個描述的其實是一種菩薩的精神。我們在誦《普賢菩薩行願品》的時候,每一行願都是「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行願品》每一願發心要做的事跟石上栽花、精衛填海、跟把石頭往山上滾是一樣的。從字面上看,虛空不可能盡,眾生也不可能盡,但他要堅持這麼做。這在世間文學藝術的審美裏,很有點悲劇的精神、英雄的精神。他們不停的做,即使那個結果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期待甚麼?就是不可能有到頭的那一天,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即使如此,他還是堅持做。

大乘佛教菩薩的精神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意思是一樣的。我們再深入的說,菩薩在大乘佛法裏面講虛空不會盡,眾生也不會盡。但是你看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菩薩還要堅持的一直這麼做,做一件在我們看來沒有窮盡,沒有成功希望的事。

我們要問了,「菩薩為甚麼能一直那麼堅持去做呢?西西弗斯把石頭從山腳下滾到山頂去,不停的滾,要換成我的話早瘋掉了,抑鬱了,精神分裂了。」菩薩一直堅持的度眾生,那菩薩不會瘋掉嗎?在這其中有甚麼道理呢?

菩薩無窮盡的悲願,在語言的表達上就如在石頭上種蓮花,是一件非常荒謬、不可能的事。而菩薩卻要堅持去做。這後面有一個更深的道理。本來對石上栽花的闡釋已經夠了,我講這麼多是為了讓大家理解它裏面更深的理。這個理是甚麼呢?菩薩為甚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菩薩能做到無所得,菩薩不覺得他在度眾生,他也不覺得有眾生可度,也不覺得眾生是眾生,也不覺得佛是佛。那麼在他的境界中,每一個當下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在石頭上種蓮花,如《金剛經》裏所講,若心裏有一種有眾生可度的感覺,認為自己在度眾生,這就已經錯了。所以這種心態在石頭上種蓮花是不可能的。把眾生當眾生,把佛當佛,也就把佛與眾生對立隔開了。你認為佛有一種特質叫做佛,眾生有一種特質叫眾生,認為這是兩個東西,不是一個東西。如同你把石頭當石頭,把蓮花當蓮花,那就是有所得。

一個眾生冥頑不化,一個眾生是殺人魔王,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塊石頭,但菩薩他就要在這塊石頭上種出蓮花來。當這個殺人魔王,比如央掘魔羅,他在佛陀的教化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佛菩薩在石頭上種出了一朵蓮花。

石頭上開出蓮花的奇蹟每時每刻都在很多人身上發生。如果你的內心有一個執著,那個執著就是石頭。你的心好硬,好冷,好死,好糾結,但是有了佛法,他突然開了,轉變了,變得軟了、變得暖了、變得有熱度了、變得靈活了,他變得不像以前那麼執著了,那就在石頭上開出了蓮花。

人的困難最終都來自於內心的困難

菩薩的工作就是這個工作。但菩薩並不認為那個石頭真的是石頭,或者石頭剎那間可以變成蓮花。菩薩在石頭上種花不是真有甚麼花要種,石頭上能長出花來,或者石頭本身就能轉化成花。石上栽花,如同精衛填海、夸父逐日,那是驚心動魄的,充滿了藝術審美裏面講的悲劇精神。在無窮盡的過程中堅持不斷地去做,充滿了一種英雄主義的氣概。但是在菩薩這裏,這件事沒那麼神乎,沒那些悲劇精神、英雄氣概,只是趙州和尚的喫茶去,平常心是道,乃是因為石頭、蓮花都沒有自己不變的特質,乃是因為在我們的分別心裏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都沒有窮盡,沒有邊際。而當我們的分別心被粉碎掉的時候,這些沒有窮盡和邊際都不再是問題,它只是我們經常講的詞,叫「當下」。

經我這麼一講,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石上栽花收成是最好的。你在地裏、在很肥沃的土壤裏栽花,不算甚麼。每一個人,在坐的每一個人,每一位居士,你們在你們的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的困難、難題。這些難題有時候是一個事情很難,但所有事情的困難最終都來自於人的困難,是跟事情相關聯的人的困難。人的困難最終都來自於內心的困難。

我們現在在佛前祈禱,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順利,不再有這些障礙,就是我們大家拜年說的新年吉祥、新春吉祥、心想事成。那要從哪裏做起呢?我們要有石上栽花的精神,不要把石頭當石頭,不管面臨的是多大的困難,不要把它當困難。假如它是一塊石頭,它會變成一朵蓮花。

內心的執著、情緒偏執是我們的石頭,要在這些石頭上種花,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命才有價值,才有意義。如果你希望你的面前不是石頭,是一片人家跟你準備好的肥沃土壤,此時你在上面種花沒有甚麼意義。我們要面對、甚至歡迎、接受來自於生活、來自於工作、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挑戰。如果你碰到一個人很糾結,內心有塊石頭,希望把他內心的石頭化開。而你真正應當做的是先把你內心的石頭化開,在石頭上開出蓮花。這需要勇氣。而勇氣是無邊際的。

從根本上講,菩薩的勇、菩薩的力量來源於智慧。這個智慧就是無所得。石上栽花首先要相信石頭就是蓮花、石頭就是土壤。石頭可以轉變成肥沃的土壤,轉變成盛開的蓮花。不要執著於石頭就一定是石頭。這是一個信念,我們還要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體會石頭不是石頭,石頭的無限可能性。

在我們直接接觸石頭的時候,在我們直接在石頭上去種花的時候,我們就了解到他不是石頭。你把石頭貼一個標籤、一個概念,然後你就產生情緒,產生畏懼、恐懼、躲避甚至各種自我保護的防范進攻心理或者行為。那石頭就永遠是石頭,被你定義成石頭了。我們要直接碰那個石頭,在石頭上開出蓮花來。

石上栽花是祖師講的。我這種講法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把他講成了一個道理。石上栽花是禪語,前面從大乘佛法的實踐上講了它。下面我講這個禪語裏的禪機。禪宗這一類的語彙有一個特點,就是表現為不可能。比如「一口吸進西江水」,可能嗎?說石頭上種花,不可能。我們眾生一直以來就生活在分別心所架構的可能、不可能,有道理、沒道理,矛盾、不矛盾的世界裏。而禪宗這些語彙給我們指出了另外一條路。禪語當下讓我們走到分別心所架構的世界的盡頭,碰到牆,走不通啦。普通人就回頭啦。但在禪的修行裏,這條路是通的。

回到了自己的念頭

那通了以後是一個甚麼情況呢?這就很值得我們升起疑情,值得我們參究。趙州和尚說,狗子無佛性。在佛經裏講狗子是有佛性的啊,他為甚麼說無呢?如同石上栽花一樣,石頭上怎麼能栽花呢?我們只能在土上栽花,怎麼能在石頭上栽花呢?我們一口可以喝一杯茶,或者說喝一大杯,但說一口把一個江的水吸盡,怎麼可能呢?所以你要用石上栽花,用「一口吸進西江水」這句話當下把你的分別心帶到盡頭。

你們要問在盡頭的地方是甚麼?你的分別心如果在盡頭,那剩下的只是你自己的心念。於是你就回到了自己的念頭,否則的話你只是在分別心所派生出來的各種念頭、各種概念、各種情緒裏打轉。現在說「一口吸進西江水」,說「狗子無佛性」,說石上栽花,是為了讓你走到分別心的盡頭。在盡頭你直接碰到了你的分別心自己,分別心本身,終於冤有頭,債有主,找到主了。一旦找到那個主,下面你就知道該怎麼辦。為甚麼?因為你找到你自己了。

如果說分別心是個賊、是個大壞蛋的話,以前你只是和他派出去的小兵小卒廝混在一起,糾纏在一起,你都沒有找到他們的頭兒。現在找到頭兒了,你的分別心。

現在社會由於語言、文化、觀念的隔閡讓我感到有些遺憾。很多人跟我們的傳統,跟古代祖師所留下的這些語彙有隔膜了、生疏了、根本無法領會,很多人也不願意下功夫靜下心去讀,我們更願意讀微信上心靈雞湯似的很短的、說起來很像又不是的那些話,那是不行的。古代祖師所留下的這些語彙是最好的修行訣竅,最好的修行法門。

所以我們有很大的責任,特別是佛學院的同學,你們要發願,這不難。如果你能親近到祖師們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那就不僅能指導我們修行,指導我們透過內心的障礙,而且能幫助我們把修行和生活跟心性、審美、性情融為一體。你們可以去讀老和尚的詩集《經窗禪韻》,裏面的每一首詩都有禪,都有老和尚的智慧,同時也有他的性情,也有他的審美,也蘊含了他對世界對生活審美的情趣。這是一個多麼豐富、多麼立體、多麼 生動,多麼具有生活氣息的精神財富啊!

今天是猴年的最後一天,我用方丈室對聯中「石上栽蓮」四個字引出這些囉嗦話來,最終是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夠在石上栽出花來,每一個當下都是啊。每一個當下都有執著,都有煩惱,這就是石頭。怎麼在石頭上栽出花來,這是一個問題。最後衷心的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具足修行的各種順緣,消除一切障礙!在家的居士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善緣增長,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原文為法師2017年1月27日晚於柏林禪寺齋堂開示,標題為編輯所修改。

延伸閱讀

很多人錯誤理解了「隨緣」的意思。隨順因緣並不是不作為,也不是被動和放棄努力。明海法師:新一年我們要學會這樣做……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