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的果益之勝、行持之易、攝機之廣,最合諸佛的悲心本懷

(網上圖片)

若論果益之勝、行持之易、攝機之廣,首推《無量壽經》的出世本懷文

筆者曾於2021年7月25日在佛門網撰文,題為「《無量壽經》的佛陀出世本懷文,是本懷中的本懷」,說明諸宗對佛陀出世本懷十分重視,且有不同的論析。佛陀的悲心本懷,其重要性不只是表徵著諸佛的根本意願,更是展現出真實的佛法,從而取得成佛的「真實」之利。

佛陀在《華嚴經》向菩薩聖眾勸化「入一真法界」,又在《法華經》向聲聞、菩薩等勸化「入佛知見道」,最後在《無量壽經》向十方凡聖,尤其是三界凡夫勸化「發願生極樂」。雖然佛陀種種教化皆可引導眾生成佛,但論果益之勝、行持之易、攝機之廣,首推《無量壽經》的出世本懷文。

又,筆者前兩文引善導大師《法事讚》的「讚教興偈」,說佛法之「平等性」在於諸佛本懷,和佛法之「差別相」在於如來悲心。偈曰:「諸佛大悲心無二,方便化門等無殊;有流見解心非一,故有八萬四千門。門門不同亦非別,別別之門還是同;同故即是如來致,別故復是慈悲心。」

佛教常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善導大師明確地點出,因眾生的見解和根機並非一致,無論信佛學佛的因緣、念佛拜佛的原因各有不同,故佛陀開示八萬四千「方便」法門,善巧引導眾生眾生回歸佛家,即「歸元」也,此乃諸佛的悲心本懷。

「三乘佛法」是權教、方便之法,唯「一佛乘」、是實教、是真實之法

是故,釋尊在世,以權巧方便,種種言辭、譬喻,為聲聞、緣覺及菩薩說法開示,所謂「三乘佛法」,只是「權教」、是方便之法,欲令菩薩聖眾悟入「真實」的、不可說、不可思議佛之知見,安住在無為涅槃的淨土,所謂「一佛乘」、是「實教」、是真實之法。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行經三百餘會,應聲聞提請,隨他意而開示方便的四聖諦法,又應緣覺提請,隨他意而開示方便的十二因緣法,以滿足此二乘聖者,憑自力在因地修行,成就為阿羅漢,證入有餘涅槃,安住在方便有餘土,而不再受「分段生死」、輪迴六道之苦。

阿羅漢,又名「自了漢」,故此釋尊欲令二乘聖者「迴小向大」,並應發菩提心的菩薩聖眾提請,隨他意而開示方便的六度萬行之法,以滿足菩薩們憑自力在因地修行,包括定善、散善,成就為登地菩薩,證入正定聚 (不退轉地),安住在實報莊嚴土,而不再受「變易生死」之苦。

總而言之,無論佛說三學、六度,教弟子修福修慧、持戒習定,皆是隨宜方便,如善導大師《法事讚》的「顯釋尊本懷偈」云:

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淨土法門的果益之勝

淨土法門是釋尊隨自意說,即在沒有聲聞、菩薩聖眾等提請下,暢說諸佛的悲心和出世本懷,所謂「無問自說」。自說甚麼呢?讚嘆阿彌陀佛名號的真實功德威神力,致使稱念彌陀佛名的人即得真實之利,可離三界六道輪迴,可生彌陀的真實報土,回歸諸佛大家庭。

換言之,不論任何眾生,只要願生極樂世界,並專稱彌陀佛名,即是乘佛願力,仗佛功德,必得往生;一旦往生,必得成佛。「必」就是必定,萬無一失。為甚麼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呢?善導大師釋言:「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成就文亦言:「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即,是即時、立即,不隔時,不待臨終。為甚麼馬上得到往生淨土,住不退轉的果益?善導大師釋言:「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善導大師又言:「彌陀淨國,是報非化。法藏比丘今既成佛(阿彌陀佛),即是酬因之身也。凡言報者。因行不虛,定招來果。以果應因,故名為報。」念佛是因,往生是果,是真實不虛的自然和必然關係。

淨土法門的行持之易

由於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將果覺名號的功德施予給十方眾生,為了使所有眾生都能受惠,阿彌陀佛必然選定一個最容易、所有眾生都做到的方法,讓他們領受殊勝的、無上的果益。甚麼方法?善導大師言:「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龍樹菩薩更以行持之難易,判定淨土法門與其他法門的不同之處,事實上離開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往生淨土成佛絕不可能是易行道。易到甚麼程度呢?印光大師作了一個比喻,如箭射地,無不中的。

淨土法門的攝機之廣

「易」是淨土法門一大特色,因此,所攝機眾自然廣大無邊。第十八願所言的「十方眾生」,涵蓋一切眾生,不論凡聖,不簡智愚,不問善惡,不管平生,還是臨終之機,上至菩薩,下至地獄道眾生,皆是彌陀悲愍救度之對象,皆可生彌陀佛剎,受彌陀法化,皆能速成佛道。

如《莊嚴經》云:「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慈心,利益諸群品。」這是阿彌陀佛成佛的初心,也是最切合諸佛的本懷!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可說是歸宗結頂之法。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