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淨土法門是「臨終」佛教嗎?

(圖:網上圖片)

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中國民間有一個習俗,凡在發生天災、車禍的地方立碑,上面寫著「南無阿彌陀佛」。有人聽見「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聲,即時聯想到死亡、不吉利、不祥之北等等。就佛教來說,阿彌陀佛確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在諸佛之中,這是阿彌陀佛獨不無二的特色。又「淨土三經」都記載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臨終來迎的境况。

阿彌陀佛也是一尊光明攝取的佛

阿彌陀佛並非局限於我們臨終時和死亡後,才發揮其度脫眾生的作用和功能,包括滅罪、長命護念、見佛、攝生和證生等五種增上緣。不但有當來的利益,也有現世的利益。由此可知,話雖「來」迎,實質無來亦無去,因為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無處不在。

淨土經文常說「臨終」,只因人臨命終時,四大分離,神識較清明,只要他想念阿彌陀佛,或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都可以令他得見其光明、身相或蓮台,並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觸光柔軟,開開心心地隨阿彌陀佛到他的國度去。

平生早作去留決定,不要等待至臨終一刻

再者,所謂「不見棺材不流淚」,又謂「臨急抱佛腳」,平時勸人念佛,其反應多是「等我有空再算」、「等我退休吧」、「等我快死時才念」等等。惰性是人的劣根性之一,非到走投無路的一刻,才能下定決心。淨土法門正需要人們作出一個去(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或留(投胎娑婆眾生輪迴)的決定。

問題是人的生死是無常,誰都不能預知何時何地死去。試問誰可保證自己在一息尚存的剎那間,提起正念,或想起阿彌陀佛,或叫喊阿彌陀佛呢!一般來說,在人臨命終時,身心非常痛苦,六神無主,就如《觀經》下品下生文所述的差不多,所謂「為苦所逼,不遑念佛」。

其實,人人都知道自己會遇上臨終的一刻,情景大同小異,始終要面對一個去留的抉擇,為何不在自己平生頭腦清醒時,作出取捨的決定呢?阿彌陀佛發願接引願生者,如第十八願所言「乃至十念」的根機,並沒有說一定要平生,或者說一定要臨終。

雖說臨終遇善,實攝平生之機

既然願文說「乃至」的話,既包含平生的根機,也包含臨終的根機,意思是說:你在平生遇到彌陀救度之緣,而發心盡此一生信願念佛,那個時候就是「平生業成」。

淨土宗常言「臨終」,現在說「平生」,其實兩者分別不大。從佛來看,人壽只有百年,相比其他法界眾生的壽命以萬年計,乃至以劫數計,實在如彈指間,或如電光,故說「平生」,猶如「臨終」。

此外,現在一息尚存言「平生」,但一息不回即是「臨終」,生死無常迅速,就在呼吸之間。《觀經》下輩生想又言「臨終遇善」,亦通用於「平生」。換言之,我們「平生」已經遇上善知識(釋尊之佛法),得聞此淨土法門,教念「南無阿彌陀佛」而得生,我們應馬上決定,信受奉行,一向專稱佛名,即得往生大利,何須等待臨終。

既然現在就已經往生有份了。行者的每一聲佛號,都在阿彌陀佛的救度攝取之中。所以,凡是稱名念佛的眾生,都永恆地處在彌陀攝取的光明裏面。一向專稱佛名的人現在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中,一斷氣就在彌陀的無量光明土。

臨終時為苦所逼六神無主,多有障礙,雖然阿彌陀佛說「臨終一念亦來迎」,但恐自己連一念都來不及生起;倒頭來,吃虧是自己。所以,有緣往生的淨土行者應要「平生業成」;心存「臨終業成」者,有極大的風險,代價太大了!

「臨終遇善」,另有密意隱義

此外,《觀經》下輩生想所言的「臨終遇善」,另有密意隱義。一候下輩生在臨終之前,即平生的時候,未曾得聞釋迦世尊的佛法,或不堪受釋尊所教的散善三福,仍受苦樂二法的人。他們只要遇上「善知識」告知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等等,教令念佛,特別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最後,他們皆蒙阿彌陀佛臨終來迎接引,得生淨土。

當然,第一位告知我們有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的善知識是釋迦牟尼佛,但及後,乃至佛滅後的願生彌陀淨土之罪苦眾生,「不一定」具釋迦佛法善根,只要遇上一位「自信教人信」的人(故稱為「善知識」),為說阿彌陀佛的大願,慈悲救度,及教稱念佛名,必生淨土的妙法。此人從此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即得往生。

「臨終遇善」給佛弟子們一個啟示:願生彌陀淨土者可以安心、專心、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不必顧慮自己是道是俗,是智是愚,是罪是福,此因阿彌陀佛以名號攝化眾生,以願力接引眾生是平等的,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有別於釋迦世尊的教化。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