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浮圖之思── 所知、所感,幼子心

人手一機的現象,中小學生也不例外,目見他們在屏幕上摔摔搓搓的動作,忽起忽落的表情,不禁問:「他們在這遊動的影像中,遇見甚麼 ? 認知甚麼? 」

環境教育

人對環境的理解與感受,往往被他們所處的文化脈絡所影響。小孩在成長階段中,往往透過觀察不同的景物所產生的印象,來認識環境與他物的特性,從而體會自己對他物的反應,重新推測、探索、思考和建立自我。

雨中柔弱的花卉、池中散開的漣漪、堅立的銅像、周邊的高樓、滂沱大雨的情況,透過觀察這些景物,他們對原來的文化概念,由於切身處地的臨在,感官自然變得敏銳與精細,隨之激發一連串與平日慣性思惟的不同反應。

在攝影與書寫之間了解幼子的所思、所感

五月中,一群少年學子,在星期天舉行攝影活動,一幅幅印有饒宗頤文化館景致的照片,從他們的手機屏幕上呈現與移動。回到課室,他們需要寫下對環境的想法、評論,甚至作出提問,隨後各自書寫和展開對話,了解大家對環境的見解和對事物的看法。在沒有必然的論斷和輕鬆的氣氛中,大家敞開心智,互動交流。

幼子眼中的境物和書寫中的我觀

「很美麗的環境,令我明白到生命可以有一個美麗的景色,不是只有打機,也可以出外觀賞一些美麗的景色。」

「當我看到美麗的荷花池,腦海中出現幾隻蝴蝶在花間飛舞,感謝 ! 或許這就是所謂人間淨土吧!」

「我歡喜這個銅像(饒宗頤先生銅像),因為我感到很漂亮,所以拍了下來。」

「我選擇拍這些小盆栽,你會覺得它們很弱小,它們中間又生出很多小花,非常 漂亮,生動。」

「我拍了一張還未開的荷花,因為它半紫半粉紅,加上水裏的荷葉在側邊,更突出它的美態。」

「我選擇這幅是因為這個建築物很有特色,我覺得它很壯觀,不過可惜掩蓋了天空。」

「這裏有一朵剛剛死去的花,又有一朵準備開的花。雖然一朵將要結束生命,但是另一朵又開始新生活,結束生命的花會將所有經驗交給新的花,新的花有了舊花的經驗,令它將來比舊的開得更好。它將來長大的時候,又會和舊花一樣,將經驗再傳給新的花,越來越盛放。」

心智、經驗與環境都是成長的媒介,書寫更是反思的過程。兩個多小時的活動,幼子從環境和個人的體會中學習」,將日新月異的知識和感觀,轉化為培育生命的資糧。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