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依願隨緣是為中道

上善若水,水的堅毅不在於洪水的猛,而是滴水穿石的長遠心和清淨心(圖:網上圖片)。
上善若水,水的堅毅不在於洪水的猛,而是滴水穿石的長遠心和清淨心(圖:網上圖片)。

上周末應歐洲SPES學院(Spirituality in Economics and Society)的邀請在禪修科學(Contemplative Science)及管理會議上就正念和佛學經濟學的題目分享。參與的專家除了以佛學作切入點外,亦提出不少以中國傳統儒、道和大自然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在海外聽外籍教授講解「為」、「無為」 (Wei Wu Wei)、「德」(Te)、「力」(Li)的管理之道有點自豪又有點不自在。因為外國人對自然的嚮往難免夾雜著西方的自由主義,傾向無拘無束但又有有權有術的個人思想,和東方的天人合一或者佛家所體解的大道,好像有著深一層理解上的差異。

自由無拘束的理想和現實亦好像頗有距離。因為在隨緣、無為、自由的背後其實有因果法則監管。如果以為「無王管」、「想點就點」,就是不明白事物運行的法則。如果要隨緣、隨心、率性、無為而治但不碰壁不撞板,看來要有「不昧因果」及「隨心所欲不逾矩」的智慧。另外一個考慮是縱然了解背後的法則,但是當遇到强大的外力,大自然亦敵不過短期的影響而慘受污染和破壞的摧殘。極端的例子是核輻射洩漏後四周荒蕪遍野,但是大自然在幾十年慢慢重生,只不過始作俑者的人類可能在短期間被大自然摒棄於外。

金融大鱷索羅斯對自由市場的重要見解是一、可錯理論──人對客觀事實的認知存在偏差(The Principle of Fallibility);二、反射理論──因不同的認知而作的決定反而會引申不同的結果(The Principle of Reflexivity) ;三、人對事情進行操控(manipulation),通過權謀游說或宣傳等工作扭曲大眾對客觀事實的認知,最終的民意只是操控的結果。[1]從佛教的角度看,這些操控通常是因為不明白因緣的運作而倒行逆思的結果。這些操控背後的動機離不開貪瞋癡,因對我見我執和利益的愚癡執著,加上心念的偏差和不純正,最終的決定可能導致損人利己,甚至損人又害己。很多時金融從業員在瞬間出於貪念,下了自以為幫公司賺錢、為自己加花紅的決定;短期或許真的可以升職加薪,數年後被監管當局查處,卻令整個部門甚至全公司受牽連。

所以管理層在作出決策的時候如何集思廣益,如何不耻下問是一門大學問。因為無主見會容易被人誤導,太有主見又壓低了其他的聲音,最終變成了一言堂的「堅離地城」。年輕的朋友和我申訴,説「腦細」(老闆)好像永遠是對的,而自己講了好似無講,所以不如不講。由於受阻,覺得好心無好報,所以不做;另一邊廂,有一些人善於謀略,亦精於以語言偽術達到目的,他們的困難是有時連自己都騙了,不知道自己在作惡。而當中最令人髮指的是利用他人的善心而行騙的案件,令到大家對真正有需要求助的人變得無動於衷,人人冷漠,不接陌生人電話,不理在街上跌倒的途人。

作為領導者和有影響力的人,其言行影響更為深遠。有作者最近在專欄上分析惠理基金創辦人葉維義「水」的管理哲學,比喻管理有如在水中混凝聚合鋼筋、水泥、沙石,使之在模板中成形。[2]久經時日,如果有願有智慧,便能夠建成萬丈高樓。雖然混凝土風乾後水不復存在,但已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已經建成了的建築後再加水,便會侵蝕原有的根基。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儒家的中庸、佛家的中道、道家的道法自然,這些古人智慧對現代的管理都有寶貴的啓發。我們要深信因果不可思議,若然未報,時晨未到。上善若水,水的堅毅不在於洪水的猛,而是滴水穿石的長遠心和清淨心。


[1] https://www.georgesoros.com…-principle-2/

[2]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hk/2017/05/blog-post_22.html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