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

二月除了張燈掛彩,恭賀農曆新年外,香港移民話題也鬧得熱熱烘烘。近日不少朋友詢問我應否離開香港,如果移民的話要到哪個國家才好。離開與留下從來都不是對錯黑白的二項選題,當事人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才能為自己做合理決定。每當朋友問我移民與否,我總感到為難而刻意迴避這話題。為甚麼我避免給意見呢?請聽聽下面兩則小故事。

四處逃跑的淑青

淑芳放棄香港的專業工作,在台灣以投資移民居住滿一年。她的決定是希望丈夫、八十多歲的老媽和十六歲兒子得到安樂的生活。淑芳經過了整年努力,好不容易一家四口適應了台灣的生活,兒子亦跟同學開展了友誼,終於通過移民署審查得到了台灣身分證。怎料,過了兩個月,在飯店偶遇陪伴著老媽和兒子的淑芳,她告訴我再過幾天便會帶同老媽和兒子飛往倫敦去。原來適逢英國批出新的簽證計劃,她希望兒子得到更好教育和更安全的生活,便帶同一家大小前往英國定居,淑英已經離開一段時間,但每次途經最後一次碰面的飯店,耳邊總響起她那八十高齡老媽的疑問--老媽當時向我嘆了一口氣說:「都不知為甚麼要搬來搬去…」。

自殘的樂詩

充滿陽光氣色的樂詩已十五歲了,就讀香港名校。從她積極活躍的校園生活,燦爛開朗的笑容看來,總覺得她已經成功接受了十年前父母離異、生父在加拿大另建家庭的事實。除夕夜,樂詩母親向我緊急求助,她發現樂詩鎅手自殘!樂詩是甚麼時候開始自殘?為甚麼自殘?追問之下,原來母親因為擔心樂詩的前途,未經女兒同意下便安排她下學期到加拿大讀書。身為專業人士,母親希望留在香港工作,賺取更多積蓄後才到加拿大跟樂詩匯合。為了方便照應,樂詩被安排到生父的新家庭生活。跟樂詩詳談下,方知她痛恨這個安排;她丟不下相依為命的媽媽,捨不得與她肝膽相照的知己。還有她的夢想是當記者,朝夕盼望能見證並紀錄香港這個大時代。當母親決定送她到加拿大跟生父生活,樂詩覺得朋友沒了,夢想沒了,最愛自己的媽也沒了;更可怕的是將要天天面對曾經拋棄自己的父親,跟陌生的新媽媽新弟弟一起生活!樂詩為了紓緩內心說不出的無助與一種錐心的痛,無意識地用刀片鎅手;據她形容,當利刀劃過手臂生起痛楚的一刻,糾結的情緒好像立時鬆開似的,令她心情有片刻的寧靜平衡⋯⋯

此心安處是吾鄉

朋友談論移民時,總圍繞住哪個國家福利好啊、花多少錢生活啊、樓房價格如何啊⋯⋯在我來說,每當談到移民話題時,樂詩「被安排」的痛苦、八十高齡老媽的無奈等,總會縈繞腦際。我疑惑著,除了「實際」的樓價物價福利外,移民決定過程中,我們是否須要認真聆聽與考慮老人家和未成年子女的意見呢?除了逃避可能發生災難的負面因素外,有沒有一些正面推動自己遠赴他鄉積極生活的理由呢?白居易曾在《初出城留別》中吟誦「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可能我們需要仔細考量的是自己為何要選擇遠赴他方?跟誰在一起才教彼此安心?生活重心將會是甚麼?在我個人來說,能與自己在意的家人在一起生活,便是我的歸處,就是我的故鄉,你覺得呢?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