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梵宇莊嚴,學子喜逢參教地──弘法精舍歷史再考(一)

位於香港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的弘法精舍,自創辦以來,已經是中興香港佛教的重要基地之一。八十多年來無數大德、佛弟子、學者、善信等,走過精舍這道大門──講學、求學、皈依、剃度;禮佛、參加法會、禪修。他們各自留下足跡,見證了佛陀的正法與智慧在香港弘傳,甚至流佈到世界各地。可以說,弘法精舍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到底它是為何而創立?它又是如何面對時代帶來的衝擊與變革,令它得以香港佛教史上重要的一席位?

寶靜法師創辦弘法學舍

一切要從1939年講起。那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在此之前,還有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世人聽到的,盡皆是子彈橫飛、炮火連天的瘋狂聲音。

有一群居士,他們想到用另一種聲音來取代──那是佛法的聲音。他們發願,讓清淨的梵音提醒我們: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佛法的智慧,可以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是真正的依止處。為此,香港殷商黃杰雲購入荃灣柴灣角的土地,聯同妻子王璧娥居士及親威李素發居士,共同籌建弘法精舍。

與此同時,浙江寧波觀宗寺方丈、香港香海蓮社社長寶靜法師(1899-1940)一直在港弘法講學。法師是諦閑大師的傳人,為天台宗四十四代教觀總持。黃杰雲、李素發兩位居士一直久仰法師盛名,遂禮請法師在弘法精舍開辦學舍,兼任主講一職。

1939年11月18日,一切籌備就緒。弘法精舍正式開幕。典禮當日跟隨寶靜法師自寧波觀宗寺而來的講師和學僧,聯同一眾發心居士與嘉賓,雲集精舍,歡欣慶賀。

三位佛弟子陸無為、陸法海、陸淨根,為慶祝精舍成立紀念,贈送對聯給黃杰雲居士:

「法施每仗財施梵宇莊嚴學子喜逢參教地

真諦不離俗諦宗風演化眾生欣接轉輪音」

此聯由馮願所書,並一直懸掛至今。

精舍大殿如今亦保留的另一副對聯:

「遠繼龍樹三觀正印高唱台宗紜紜蒼生沾法雨

近承諦公一心真傳主講精舍莘莘學子被春風」

它們是香海蓮社仝人為了精舍開光典禮敬奉的賀聯。我們可以在下款見到見修法師、曾璧山居士、李公達居士、張慧炬居士等人的名字,他們都是當時香港佛教界有名的人物。

弘法學舍是以僧伽教育為主的,除了一直在觀宗寺跟隨寶靜法師的學僧外,法師後來又在廣東一帶招收了多名青年學僧。

寶靜法師1940年回到寧波後,幾乎便沒法再兼顧香港的各個道場,弘法學舍的前景變得不甚明朗。後來法師更於同年12月,因操勞過度辭世。

1941年12月,日軍開始空襲及炮轟港九各處,香港逐漸失守。最後在12月25日,時任港督楊慕琦決定投降,香港正式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

弘法精舍只開創了兩年,便遇上戰禍。隨著社會狀況劇變,一眾法師亦陸續離開,精舍第一階段的弘化工作,就此結束。

(待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