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的願力,就有多大的阻力。佛陀在《別譯雜阿含經》中,開示講經說法之道,我們應當要這樣做⋯⋯

三個月共十二堂課,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轉眼間已成昨日之事。一開始還真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只並不是那麼順利,還碰到諸多問題。課程剛開始真的令人寢食難安,心中記掛的是盡可能圓滿成就眾生學習佛法。遇上的挑戰,都是對我個人的考驗,跨越得了、超越得過,秉持的都是那份堅毅不放棄的心。總而言之,還是慚愧自身的種種不足,最後得感恩十方護法,善緣的成就。奇怪的是,陸陸續續就會有人自動自發說:

「師父!放心,這件事交給我,我來解決,你今晚安心睡覺。」

「師父!你需要搬搬抬抬的人手嗎?我可以效勞。」

「師父我想要上實體課,因為我就住附近,我可以當義工。啊!當義工需要幫忙做清潔?沒問題,環境整潔就交給我!」

內部問題解決了,最考驗的是外部報名學員的態度。有限的實體位置,竟然還是有人在上了半個小時後便打退堂鼓,可能發現課程與心中所期待的有出入吧;於是不管不顧,立馬背了袋子走人。過後稍來一句「我不上了,請把我的位置留給他人別浪費了。」報名網上上課的,消息公佈了趕快預先報名,一方面致使後來者不得其門而入,另一方面又出現了從頭到尾只上了一堂課,或是由始至終都沒有出現的情況。有的會不好意思找個藉口,說聲:「師父,請把我的位置留給他人。」我回說:「我就必須要隨著你們的習性,與你們共舞嗎?感覺就像在菜市場賣菜一樣的高聲呼喊,喂!這裡有菜賣啊!趕快來買哦!」

佛陀時代,有位比丘毘舍佉般闍羅子在講堂說法[1],以流暢的言句,清晰無滯礙將義理,以善巧的話語,勸導鼓勵比丘們,令聽者無疲厭,歡喜愉悅心開意解。諸多比丘們到佛陀處所,告知佛陀,他們聽聞毘舍佉般闍羅子的說法後,無不歡喜踴躍,還能憶持不忘。同時也讚歎說法者,不為名聞利養,所說法義通達無礙,令聞者深生信解,持不忘失。佛陀聽了諸比丘的讚歎,請人喚他來,詢問他是否如諸比丘們所說,說法令諸比丘們至心聽受。毘舍佉般闍羅子回答「是的」。

佛陀讚歎毘舍佉般闍羅子,不為名聞、利養而為比丘們說法,令聞者歡喜。從此以後,應常為比丘們說法,饒益利樂有情。佛陀接著向諸比丘開示,於修行中,有二事應該遵循。一者,應善說法語,教示鼓勵,令聽者歡喜愉悅;二者,若無所言說,則應該默然寂靜而住,不可談論述說世間俗事。切莫輕視默然寂靜之功德,能寂靜者心得定,繼能得殊勝功德。

真所謂有多大的願力,就有多大的阻力,問題出現了,學習去克服與面對。向古大德學習,不為名聞,不為利養,將自己所知所學,與大眾分享,一起進步及增上。願以此與讀者共勉。


[1] 《別譯雜阿含經》卷一(T2,375c13-376a14)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