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河北趙縣柏林禪寺。
唐朝末年,有一位大禪師在我們寺院住,通常人們稱他趙州禪師。趙州禪師法號從諗,山東人,很小就出家,很年輕的時候就開悟了。他八十歲以前,到處參訪善知識,尋師訪道,八十歲以後才在柏林寺住,120歲去世。他的禪法對中國禪宗,乃至對傳到日本、韓國、歐美的禪,都有深遠的影響。無門關這種參禪方法,到現在仍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歐美、日本、韓國,學禪的人都從無門關入手。
「無」上用功
無門關來自於一個公案。有一位修行人問趙州禪師:狗子有沒有佛性?佛經中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這個人當然是明知故問。修禪的人問問題,都不是隨便問的。趙州禪師的回答是:無!這個回答與佛教的常識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趙州禪師說的「無」,並不是有無的無,他的心已經超越了對待──有無、是非、來去、一多、美醜、生死,超越所有的對立之後,就是絕對的禪心,就是佛性。所以趙州禪師說的這個「無」字,等於是把他自己的心掏出來了,和盤托出。
後來的禪者,就在趙州禪師的「無」字上用功。他們想: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趙州禪師為甚麼說「無」呢?為甚麼?當我們把所有的妄念、所有佛經裏關於佛性的理論知識全部拋開,將所有的力量專注在這個「無」字上的時候,人的心就會死掉。大死一番,然後才能大活。最早提倡無門關的,是宋朝的大慧宗杲禪師,之後又有一位無門慧開禪師,他寫了一本書就叫《無門關》[1]。這本書的第一則語錄就是講的這個公案,並由此形成參「無門關」的修行方法。
大家看,趙州和尚因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然後,無門慧開禪師就發表他對這個公案的看法說:「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這個透,不是在大腦中理解,而是要在心裏透過祖師關。甚麼是祖師關?就是祖師在種種公案語錄裏面,和盤托出的禪心,在一問一答之間吐露的心地光明。我們能透過祖師關,就意味著我們和禪師的心地光明接上了。祖師的言語問答,往往和佛經裏的說法不一樣。甚麼是佛啊?磚頭。甚麼是達摩祖師的禪法?庭前柏樹。這樣回答還算是比較平實的,還有其他更奇特的回答。你問他甚麼是佛?吼你一聲,或者當頭一棒,就是他的回答。參禪,必須要能夠從祖師的問答言語中透過去才行。
「妙悟要窮心路絕」,真正的妙悟,必須要把意識之流,把我們有生以來、乃至生生世世走慣了的心路,在這裏斷掉,就像飛機起飛一樣。我們騎自行車永遠飛不起來,坐在火車上飛不起來。我們要飛起來,必須要放棄這些方法。我們用心路去推測、判斷、思維、歸納、總結,我們不可能真的增加甚麼。現在人類的知識大爆炸,並沒有給人的心靈上增加甚麼。相反,在心路絕的地方,我們才會有新的發現。
無門慧開還說:「祖關不透,心路不絕,盡是依草附木精靈。」所謂依草附木的意思是說,你的心不是獨立的,你總是依賴於種種的意識形態、觀念、概念、思維、結論。「且道如何是祖師關?」祖師關是甚麼呢?無門禪師說,趙州禪師回答的「無」字,就是我們要過的祖師關,它是一個「無門關」。如果你的心能夠透過這個無門關,就可以和趙州禪師的心接上。趙州禪師超越了有無、是非、來去、時空、一多、你我、美醜所有的二邊對立,如果你也能開發出這個絕待之心,那你就親見趙州,也就親自見到了佛。佛在哪裏?我們不能僅僅根據佛的形象來找佛,要見佛,就要見佛的心。親見佛心,就與佛平等──「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廝結」,透過了無門關,歷代祖師都跟你是朋友,是一家人、親兄弟,所聞所見都是一個樣;眉毛廝結,頭與頭碰在一起。「同一眼見,同一耳聞,豈不慶快!」
參「無」的方法
怎樣才能透過無門關呢?參「無」的方法,是要「將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毫竅,通身起個疑團,參個無字,晝夜提撕」,以整個的身心全力以赴,一天到晚在心裏參這個「無」。佛經上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趙州和尚為甚麼說無呢?「莫作虛無會」,你不要把「無」當成是沒有,甚麼都沒有就是「無」,錯啦;「莫作有無會」,不要落在兩邊。「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他打比喻,在參「無」的時候,有個熱鐵丸吞到肚子裏面,吐又吐不出來,進不得,退不得,山窮水盡,絞盡腦汁,所有的路都試過了,都不靈驗,找不到答案,非常苦悶。在這個時候,我們後天熏習的各種見解、惡知惡覺。就會被這一個「無」打發掉,歇下來。
「久久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如啞子得夢,只許自知。」啞巴做了一個夢,說不出來。「驀然打發」,忽然有個外緣,像香嚴智閑禪師,有瓦片打到竹子上面,發出清脆的聲音,通過這樣的外緣,疑團破了。「驚天動地,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這個殺不是殺生的殺,這個殺是說,噢,明白了佛祖的心,明白了佛祖講的話,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障礙自己,不再執著了。「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向六道四生中,遊戲三昧。」佛教講生命有很多層次,有解脫自在的聖人,也有在六道中輪迴的凡夫。開悟的人,他同樣生活在凡夫的境界裡面。那麼他在這裏做甚麼呢?玩。這個玩不是我們理解的貪玩的玩,而是說,他在做種種事業幫助眾生的時候,不會覺得累,不會覺得有甚麼,做了很多,好像沒做,鬧著玩,所以叫遊戲三昧。好的時候玩,壞的時候也玩,活著的時候玩,死的時候同樣是玩。
[1] 《無門關》,全一卷。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撰,彌衍宗紹編。全稱《禪宗無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