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期)
漢地寺院常見的佛事有兩個,第一個是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寺院的師父吃飯,又叫齋僧。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怎樣修福最快?釋迦牟尼佛說,齋僧、供僧。當然,關於我們怎樣修福,釋迦牟尼佛還有其他開示。比如他說,有三種重要的福田——父母、病人,還有遠客,遠方來的人。他從實際出發,強調在家人首先要孝養父母,心有餘力再去供養三寶。在供養三寶裏面,齋僧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在發展中,慢慢也形成信眾不僅請僧眾吃飯,有時候還供養衣服、日用品等其他東西;然後寺院也會從你齋僧的款項裏面拿出不多的一些錢,供養每位師父,與他們結緣。這筆錢有個專用的詞叫「齋䞋」,也叫「䞋錢」。寺院裏面,供齋有好多種,取的名字都很好聽,比如羅漢齋、如意齋。具體多少錢,可能不同的寺院不一樣。
為甚麽齋僧修福的力量很強大呢?像十方叢林這種開放的寺院,僧團也是開放的,它的開放性落實到了很多制度上。大家都注意到,我們寺院在吃飯以前,都要發出法器的聲音。戒律裏規定,要不少於三種法器的聲音。漢傳佛教寺院要打叫香,要開梆,要打雲板。這三種聲音,它的立意是面向十方的。除了面向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位,還面向上方和下方,那有可能是來自於我們人類的肉眼所見不到的凡聖共居土、其他佛國的聲聞緣覺僧眾。他們聽到這三種法器的聲音,也來應供。所以開放寺院中午的供齋,是面向十方僧而供養,不是局限在柏林寺的一百多個僧眾。
如果你把供養局限在柏林寺這一百多個人,就錯了。你的心要想著十方的凡聖僧,這是供養的對境。所以在某年某月某日,你在柏林寺供齋的那天中午,任何一個走到柏林寺的出家人,都有資格來接受供養。假如柏林寺無緣無故把門關了,不讓他進來,那柏林寺的師父就犯了很大的過錯,那是絕對不可以的。這就是我們的僧團生活在制度上體現出來的開放性。
其實僧眾每天的吃穿用度,都是來自於信眾在功德箱放的錢,來自於你們交給客堂的供養,那麽你們今天聽了這段以後,就一定要知道,如果你心裏想的不只是供養柏林寺這些師父,而是供養十方僧,那你的心量就會進一步拓展、擴大,其意義非同小可。這就是為甚麽供僧有功德力啊。
在柏林寺,因為佛學院要上課,為了學僧的作息不要經常被打擾,隨早課的普佛每周在周六、周日,每月在初一、十五做。有的信眾有特別的心願,急著想做早課普佛,但時間沒趕對,那麽你也可以中午去供齋。我建議,你要慎重、認真地來對待供齋這件事,當成一個法門來修行,不要交錢就了事。比如,明天中午要供齋,你可以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早晨,在寺院或你家裏的佛像前做一種祈禱。怎麽祈禱呢?弟子某某明天中午要在柏林禪寺供齋,祈請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聲聞緣覺、諸大阿羅漢前來應供,能夠滿我所願。做這種祈禱,然後你再去供。
你說他們有沒有來啊?來了,你也看不到;他要是來了,也許表面跟我們凡夫一樣,你沒有必要去執著。重要的是你的發心,你的心所緣的境是十方三寶,十方的凡聖僧眾。如果你養成這個習慣,每次齋僧以前都這樣祈禱的話,也許因緣際會,哪一次就真有阿羅漢、聲聞緣覺從空降臨——當然我們看不到他——混在我們的僧眾裏面接受了你的供養,那可了不得。
南北朝慧皎的《高僧傳》裏,有佛圖澄的傳記,這是一位得道高僧,不僅有智慧,而且有禪定和神通。他在河北這一帶,教化、幫助過後趙的石勒和石虎父子。這對父子很暴虐、經常殺人,可他們就是有一個殊勝的法緣,能遇到高僧佛圖澄,不捨棄他們。當然不捨棄他們,也不光是為他們,也是為眾生。由於這位高僧顯神通助國消災,所以得到他們父子的供養、恭敬,「大和尚」這個詞最早就是石勒和石虎父子用來稱呼佛圖澄的。石虎是石勒的養子,他對於佛圖澄的恭敬勝於父親。佛圖澄到朝廷,還沒進門,就會有人通報「大和尚到!」所有官員全部起立,有些官員還要去抬轎子。
有一次佛圖澄就跟石虎講起和他們之間的因緣。佛圖澄說,石虎「過去世經為大商主,至罽賓寺,嘗供大會」,罽賓在哪裏?現在的克什米爾。現在的克什米爾,是兩國爭奪的地方,經常有恐怖事件。過去這裏曾經是佛法繁盛的地方,出了很多得道證果的修行人,遍地都是佛寺。佛圖澄說,過去你曾經在罽賓做大商主,到一個寺院供僧。「中有六十羅漢」,其中有六十個阿羅漢。「吾此微身亦預斯會」,通過傳記前後文,包括這句話來看,毫無疑問,佛圖澄是說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凡夫僧,也有幸參與了這次齋僧大會。為甚麽這麽講呢?他說「時得道人謂吾曰」,說當時有一個得道的人跟我講,「此主人命盡當受雞身,後王晉地」,當時阿羅漢接受供養的時候,有宿命通就看到了,說設供的這個人,他死後先投生為雞,再轉生會在東晉的時代做王。
供了阿羅漢怎麽還投生當雞啊?就是他當雞的業力太強大了,惡報已經成熟;但供僧的善業的果報,還沒有形成;再轉生,就形成了。「今王為王,豈非福耶」,說你現在做了國王,這就是那個福報啊。佛圖澄的這段話,告訴大家他們之間的關係,淵源於過去他做凡夫僧的時候,和六十位阿羅漢一起接受過石虎的供養。這也啟發了我們了解齋僧的功德。
在齋僧裏面,特別要解釋一下有漢傳佛教色彩的上堂齋。上堂,來源於禪宗。古代禪宗叢林,有一些施主到了寺院以後,特意請住持和尚上堂舉揚禪法,同時也借這個機會供養闔寺僧眾,所以這種齋叫上堂齋。它有一個重要內容是住持上堂說法。當然古代的住持一般都是開了悟的高僧,所以他們上堂講法完全是靈活的,可能某一次上堂就能夠令有的人開悟。像我這種凡夫顯然是做不到,所以只能按照漢傳佛教的儀軌,由儀仗隊迎請——儀仗不是對某個人,它是表達對法的恭敬,然後到萬佛樓,在那裏講法,這就是我們現代的上堂齋。
佛事的功德、加持力從哪裏來?
第二個,普佛。僧眾早晚都要課誦,所謂的早晚普佛,實際上是在早晚課誦中增加了一些內容,然後僧眾再把要加持的人的名字立牌位乃至寫文疏,把整個早晚普佛的功德力,都迴向給他。
也許你們會問,有時候你們普佛迴向的人特別多,好幾十個人,本來這個功德迴向給一個人會很大,五十個人一分,五十分之一。不要有這種分別。三寶的加持力就像屋子的燈光一樣,現在我們這裏也許坐了兩百多人,燈光照到每個人的身上,和你一個人坐在這裏,照在你身上,亮度哪一個多啊?一樣多。不要說兩百多,我們這裏再來一百人,照到每個人身上的亮度也不會減少;我們所有人都出去,就留下你一個人在這裏,燈光照你的亮度也不會增加。所以僧眾修行念經迴向的加持力,如同這個屋子裏的燈光,它不會因為迴向的人多而減少。
僧眾早晚普佛的加持力從哪裏來?我大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講講:第一個,從僧眾的修行來。這個修行包括持戒,戒定慧的修行。第二個,從你們這些參與佛事的功德主的發心來,從你們的信、你們的誠這裏來。你的心態就是接受加持力的重要頻道,把你心態的頻道調好,自然就能感應道交。第三個,來自於在課誦中所念誦的佛經和早晚課儀軌。這一點適用於所有的法事。所有這些念經的儀軌,除了來自於佛,還來自於過去的祖師。比如我們現在的早晚課誦,大概在元朝形成,到明清定型。在歷史傳承的過程中,融入了歷代祖師的功德力。那些祖師不是普通人,他們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這就是傳承的力量。你可以說是儀軌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傳承的力量。當然最終是佛菩薩的加持力。
有一個偈子,可以解釋佛事的功德、加持力從哪裏來,這個偈子叫《三力偈》——三種力量的偈子,「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法界就是所有的精神、物質存在,這些存在它是有力量的,因為你不能憑空去講。法界力包括了甚麽呢?你遇到一件事,恰好你認識的一位居士告訴你可以去寺院做佛事;他講的時候剛好你信了,還有時間和經濟能力。嚴格按戒律來說,寺院做法事不應該設定多少錢,一塊、五塊、十塊都行,我們寺院的七月十五就是這樣做。但是寺院在操作和管理上也有困難,所以有時候我們就設一個數額。注意,這也是個緣。然後這一切因緣和合,你就來了。從物質到人、到關係、到認識,這一切都是很真實、很具體的。五十年前能有這麽一件事嗎?不可能。因為五十年前,這裏是一片廢墟,你到這兒來,沒有寺院、沒有師父、沒有佛像。當然那時候也不會有人跟你講,還有寺院可以去做佛事。這就叫法界力。
(待續)
延伸閱讀︰
供養時以清淨的發心,並以菩提心攝持,便能圓滿廣大的功德資糧,也能淨化惡業罪障──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