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頭戴斗笠、十方化緣的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出家發現新世界,鞏固利他企業理念

過去數十年間,日資企業在全球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不少日本企業家的經營理念也備受重視,其中包括有「經營之聖」美譽的稻盛和夫。他二十七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五十二歲創辦第二電信(DDI),兩家公司都曾躋身世界五百強行列。2010年,已經七十八歲高齡的稻盛更出山接手破產重組的日本航空公司,將公司轉虧為盈。他另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在1997年六十五歲時,從高位引退,到京都圓福寺出家為僧,頭戴斗笠,四處化緣。

稻盛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曾於生產高壓電流絕緣體的松風工業工作。1959年,他創立京瓷,最初員工僅得八人,但因為公司專營陶瓷材料業務,加上稻盛自行研發的企業經營方法,使京瓷得以發展成為跨國科技大廠。1984年,日本實施電信自由化,稻盛主動促成京瓷與多家大型企業合資成立第二電信,即目前日本三大電信業巨頭之一的KDDI前身。2010年,稻盛獲當時的民主黨鳩山政府邀請,出任日航的董事長,一年後已取得逾二千億日圓的經營利潤,創歷史新高,並在2012年9月重新上市。至2013年3月,稻盛辭去日航董事職務,表示日後將退出企業經營工作,將重點放在社會事業上。

稻盛在經營京瓷時建立了獨特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意指將組織分成多個小集團,各自獨立營運,核算賬目,藉此培養出具有管理意識的領導,讓全體員工參與經營管理。舉例來說,京瓷製作某種陶瓷產品有四個工序,就會將各工序分成四個「阿米巴」,每個都有經營者,也有銷售額、成本和利潤,這樣就可以發揮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潛在創造力。另外,「阿米巴」也代表著企業具備隨環境變化而「變形」的特性。

不過,稻盛經營哲學的核心思想,卻是以佛教思想為基礎的。很多人認為,佛學與企業謀求盈利是有衝突矛盾的。但是他認為可將佛教「自利利他」的思想應用於生意上:要想自己獲利,必須先造福他人。從社會的角度,也就是重視公益;從企業的角度,就是將公司變作「保障員工生活的地方」,追求利潤只是維護企業的手段。稻盛將這套理念付諸實踐:1984年,他把自己價值十七億日圓的股份贈給旗下一萬二千名員工。京瓷的員中若不幸去世,公司給予的撫恤金也遠高於其他日本公司。

稻盛說,他以善惡作為商業決策的判斷準則,每次做重大舉動前,都會反覆確認自己的動機:「是否動機至善,了無私心」、「是否譁眾取寵」、「有沒有想流芳百世的念頭」等,構思經營方法反而是其次。稻盛作過多次重大的收購,其實都與公司的發展策略沒有多大關係,更重要的是配合他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修煉和要求。同時,他也會不斷向下屬和合作者講解自己的價值觀,期望這種哲學能激發他人的潛能。

稻盛的父母都是佛教徒,他自小已受到佛學薰陶,也曾獲得和尚的祝福。另外,他創辦京瓷時,其中一個投資者西枝一江也是虔誠的佛教徒。西枝介紹稻盛認識了京都圓福寺的住持西片擔雪法師,稻盛每當在工作上遇到煩惱,都會去找法師傾訴,法師有時也會給他開示。

到六十歲左右,稻盛跟西片法師說,希望可以更深入研習佛學。法師就建議他到圓福寺出家。但是當時稻盛的電信生意方興未艾,無法抽身。到了六十五歲,他做完胃癌手術,辭退了京瓷的名譽董事長一職,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於是他決心出家。稻盛認為,如果人生有八十年的話,那麼前二十年是學習、成長和為踏入社會作準備的階段;二十歲至六十歲這四十年應是努力工作,為社會作貢獻;到最後,為了迎接死亡,也需要二十年的準備時期。他相信,藉著出家,可以學習人生的意義,為死亡後的生命新旅程作好準備。

原本腰纏萬貫、穿上西裝革履的稻盛,忽然改穿草鞋僧衣,托缽化緣,自然為他帶來難忘的經歷。他第一天去化緣,到黃昏時候,已感到疲憊不堪,當時卻遇上一位做清潔工作的大嬸,供養他一百日圓。稻盛拿著這枚硬幣,感覺全身像被電擊了一樣。他後來接受訪問時說,當時他感受到被幸福包圍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

他總結,出家修行對他來說,是嚴肅而新鮮的體驗,讓他發現了以往未見過的新世界,更能深刻體會到佛陀的慈悲。稻盛認為,真正了不起的不一定是所謂「名成利就」的人,更可能是市井中人,或許是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許是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卻可能是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不過,他出家數個月後,西片法師就對他說:「你體驗到這種感覺後,應該回到現實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才是你的佛道。」

結果,稻盛重返商業世界,繼續創下多項重大成就,包括振興日航。他認為,經歷出家之後,他很多利他的做法已經變成自然而然、完全自覺的行為,過去還要靠理性分析才可以理解的事情,現在很快就能抓住本質。他總結,人生的目的不在於名成利就,而是磨煉自己的靈魂。出家修行正是一種很好的磨煉方法,當然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他指出,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工作和生活,本身已經是一種修行。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