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暫別前的真情對話──明就仁波切訪談記(二)

訪問期間,仁波切不時做出有趣的表情
訪問期間,仁波切不時做出有趣的表情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 Mingyur Rinpoche)近年縱橫世界各地,分享其快樂之道。許多有信仰、無信仰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他啟迪。

就在仁波切躍升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全球知名的快樂大師時,去年突然「急流勇退」,宣布將於本年五月,開始為期三年零八個月的閉關。

閉關是藏傳佛教的修行傳統,行者須於關房內日以繼夜密集修持,連睡覺也不能睡在床上,而要坐在一個僅能容身的箱子裡,以盤腿打坐的方式休息;閉關期間不可與外界接觸,伙食及雜務全由室外侍者負責。一般來說,經過這樣嚴格、專一的修持,行者的教證將大有進境。

明就仁波切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自小鼓勵他多作閉關;十多歲時,他在薩傑仁波切指導下完成首次閉關(他小時候的驚恐症,正是通過閉關禪修而治癒的),已被後者任命為閉關上師,當時他已希望多作數年閉關。後來,明就仁波切雖然遵照老師們的指示,到佛學院學習,並四出弘法,但他對自己許下承諾:弘法十載後將再次投入閉關。

轉眼間,十載之期已至,明就仁波切於上月作了閉關前的最後一次訪港。筆者有幸向他請教了若干社會性議題(見佛門網〈不安的年代,安心的妙方〉一文),並問了一些關於他個人及其弘法事業的問題。

幽默弘法

筆者:仁波切,您小時候患有驚恐症,又生活在嚴肅的宗教場所,如何發展出這麼幽默的性格呢?

仁波切:寺院其實亦有幽默的一面,但方式可能與一般人不一樣。我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教學時可能不太幽默,私下交談時卻充滿幽默感;頂果欽哲法王說話時也經常開玩笑……為甚麼我會這麼幽默,我也不清楚。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曾於喜劇學校就讀四年,學習了許多逗人發笑的方法,現在我已取得喜劇學位……

筆者:哦……

仁波切:接著我醒來,原來是一場夢!哈哈哈~說笑而已,我沒有讀過這樣的學校。幽默是我的特質,我不過是自然流露罷了。教學時我開玩笑,令大家高興,自己也會高興,對彼此都是好事。某程度上我會呼應聽眾,若聽眾希望我嚴肅,我便嚴肅;若他們希望多些歡笑,我便從善如流。

筆者:甚麼驅使您把幽默的元素,注入嚴肅的佛法中?

仁波切:我不認為佛法一定是嚴肅的。佛陀開示,傳法之道就是要臉上掛著笑容,因應情況教學。因此,我們根據眾生的心智、性格、習慣、文化,給予不同形式的教法。西藏傳統中,每次教學前師生都會一起唸誦的這首藏語偈頌,正提醒了導師要因材施教──

sem chen nam kyi sam pa dang       (如眾生意樂)

lo yi che drag ji ta wa               (心智諸差別)

chhe chhung thun mong theg pa yi     (大小共同乘)

chhoe kyi khor lo kor du sol          (法輪祈轉動)

我教學時表現幽默,蓋因幽默就是我的性格。我和父親一樣有幽默感,從小便有點俏皮、喜歡開玩笑,教學時我不過是率性而為、隨心而發罷了。這就是我。

筆者:我們當然知道佛法是離苦得樂的殊勝方便,但如何讓本來對佛法不感興趣的人明白佛法的好處?

仁波切:以往,人們相信若某東西真的很好,人人都會相信或跟隨。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如有機食物對身體有益,但不是太多人喜歡吃;「垃圾食物」(junk food,速食之類)卻很受歡迎。人們喜歡一些有趣、簡單的事物,因為人們忙碌而懶惰,不願接觸需要費勁的東西。因此,我們也要把佛法變得淺白、有趣。

人們懶惰但渴求快樂,卻很難求仁得仁。希望更快樂,便需要內在的智慧和慈悲,這兩者正是佛法的要義。

「我喜歡吃叉燒包……不不不,說笑而已。」
「我喜歡吃叉燒包……不不不,說笑而已。」

「喜歡吃叉燒包……」

筆者:除了禪修,仁波切還有什麼活動或興趣,讓自己更快樂?

仁波切:我喜歡吃叉燒包……

筆者:!

仁波切:哈哈哈~說笑而已。我喜歡在山中漫步,在水中暢泳,也愛呆在山洞裡。

筆者:您即將閉關,閉內會做甚麼?有否娛樂時間?會否覺得悶?

仁波切:三年閉關就是我的娛樂和休息,換言之我將會有三年的假期,不會覺得悶!閉關期間我將會進行禪修及其他佛法修持。

筆者:您去過那麼多國家,有否被現今都市人多姿多采的生活吸引?有否想過在家人的生活可能比出家人更快樂?

仁波切:我想這要視乎各人各自的情況。若一名在家人,世間生活出了問題,他可能會覺得出家人較快樂;若出家人不喜歡寺院生活,則可能會羨慕在家人有華麗大宅、豪華轎車……視乎當事人自己的想法而定。

臨別贈言

筆者:最後,請仁波切在閉關前給弟子們一些精要的教言。

仁波切:一言以蔽之:「修持。」即使你曾接受許多教法,若不實修,則始終不能得嚐佛法智慧、慈悲的真正味道。最好的教法就是實修,如習禪,這樣你才會有真實體驗。修持可以變成你的老師、你的教法、你的朋友。

明就仁波切雖然暫別我們,但各界人士仍可透過書籍及網上文字影音,認識或重溫其教法。「我將在心中、祈願中憶持大家,當我回來時,我們將會再相見。」仁波切表示,上師閉關,也是弟子自我檢查及實修的時候。當然,無論你是否他的弟子、有否宗教信仰,都可能從其「人心為本」的教法中獲益。

三年後,隨著仁波切的修證更上層樓,相信他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啟發!

明就仁波切為佛門網題字:藏文nang chhoe kyi go (佛法之門)
明就仁波切為佛門網題字:藏文nang chhoe kyi go (佛法之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