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八)

(圖:Pixabay)

承接上一期,接續分享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普賢菩薩的第九大願是「恆順眾生」,筆者記得第一次讀〈普賢行願品〉的經文,就是這一段關於普賢菩薩教導善財童子如何「恆順眾生」的大願文。這是以往香港中學會考三篇大乘經典選讀之一,可見其重要性。「恆」有恆時的意思;「順」是隨順、隨緣,故「恆順眾生」就是恆常、無間斷地隨順眾生的根性與差別,對眾生作種種承事、供養、幫助、提點等。經中普賢菩薩詳細列舉一切眾生的類別,不管是胎、卵、濕、化四生,還是無足、二足、四足、多足,乃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總而言之,包含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菩薩需要救度的對象,無一例外。

這段經文看似重重覆覆,為何菩薩要如此冗長地一再強調不同種類的眾生,何不以一句「一切眾生」簡潔交待呢?事實上,這裏顯示了菩薩拯救法界一切眾生的大悲心願。筆者時常被問到,何以「五逆十惡」的極惡眾生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朋友們總認為佛教最講究因緣果報的公平法則,何以極惡眾生都能夠蒙佛接引,往生美好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呢?阿彌陀佛豈不是破壞了規矩、法則?誠然,《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確實明言,極惡眾生臨命終時,若得遇善知識教其歸命無量壽佛,至心稱念佛名,即可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從而往生西方淨土。究其義理甚深,本文不便一一細析,然而其一之理據就是〈行願品〉所講的「恆順眾生」。普賢菩薩詳盡列舉一切眾生的種類,就是要提醒善財童子無一眾生是菩薩乘行者可以棄捨的,佛教並不是只救行善眾生,而厭離惡眾生。故此,不難想像為何「五逆十惡」亦可蒙佛慈悲救度,往生西方,因為在佛菩薩心中沒有一個眾生是活該受苦,亦沒有一位菩薩會對眾生見死不救。

經文又進一步指出,菩薩要視眾生為父母、師長、阿羅漢,甚至如佛世尊無異也,更要隨順他們的需要作出種種承事、供養,如為病者提供醫治、為貧窮者揭示埋藏在土地下的寶藏、為迷失者指引其走上正途,這才是菩薩應所作的事。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千百年來,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觀音信仰。全因菩薩大慈大悲,為眾生解決各種苦難。如祈子、求平安、求智慧、求世出世間各種心願。然而,總有人提出質疑,為何人世間仍有種種苦難,如天災、人禍、刀兵凶劫,殘酷非常。菩薩為何不慈悲救度呢?有關這種問題,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提出:「譬如日出,盲人不見,便謂世間無有日月,日有何咎!又如雷電震地,聾人不聞聲,聲有何過!⋯⋯雖復聖人有大慈心,不能令皆聞皆見。若罪欲滅,福將生者,是時乃得見佛聞法。」由此得知,菩薩時常欲利益一切眾生,惟眾生業障甚重,不能感知菩薩的慈悲救護,非菩薩之過也。

再舉一例,昔日三藏法師唐玄奘西行求大乘佛經,途中困難重重,不僅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走過萬里無人的沙漠;又有凶險殘酷的賊匪,圖以法師身軀生祭鬼神。一路上,玄奘法師都以默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以及《般若心經》平安渡過。可見,世人的苦難並非菩薩不知,亦非菩薩狠心不救,全因眾生業重,難獲感通。由是佛陀慈悲處處在經中明示,如《普門品》教令眾生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便得離苦;《地藏經》中,地藏菩薩開示末法眾生應當稱念如來名號,便可滅罪增福;《藥師經》中提到:「云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凡此種種皆是佛陀鼓勵眾生要時常稱念佛或菩薩名號,以期消滅重障、增長福慧。

經中最後以「菩提樹王」作喻,說明一切眾生就是菩薩成就佛道的根中之本。這也意味著想要證得菩提佛果,平等饒益一切眾生才是必要條件。故《華嚴經》善財童子的參學求訪,諸位善知識教導善財用不同方法利益眾生,例如彌伽長者教以「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讓善財打破與眾生的言語障礙,能夠總持一切音聲語言海。勝熱婆羅門教導「菩薩無盡輪解脫門」,以破眾生種種邪見、妄想。自在主童子教授「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以助眾生在建造、算數、雕刻、農耕等,成就世間一切工巧事業。當然還有很多善知識,無法一一在此詳述。何解這些菩薩個個都似十項全能,精通各行各業的技術和才能,毫無疑問地,目的就是為了平等饒益一切眾生,滋潤菩提樹王。

菩薩尚以法界一切眾生為其根本,何況是福智圓滿的佛陀呢?筆者希望藉此分享「恆順眾生」的經文,讓我們明白到諸佛菩薩,時刻都在我們身邊守護著、加持著、繫念著。豈有見死不救之理呢?當然,我們亦應當恪守這種正信,努力修正自己的習氣,嚴持五戒,力行十善,方可感通諸佛菩薩,踏上正覺之路。


延伸閱讀: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一)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