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日本311默示錄

 去年3月11日早上,我如常的回校講課,沒想到就在同一時間,遠在日本福島一帶,居然發生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與巨大的海嘯,萬千的樓房、民居、鐵路、交通設施,都毁於一旦。然而,更重要的是,無數的生命(包括人畜)都在地震的廢墟被活埋或在淊天巨浪中遭掩沒。由於福島一系列的核電站沿海而建,受超級海嘯衝擊,各所核電站紛紛告急,或厰房爆炸或輻射外洩,是次的核危機不是以日算,而是以秒計的,而且受影響範圍遍及全球,所謂牽一髮動全身(球),秒秒都是生命。 我們通過電視、電台與網絡,緊緊的盯着事態的發展。一星期下來,福島核危機似乎還沒有緩和下來的跡象,而地震與海嘯災區更是百廢待興,有許多難民連回家找回(或撿回)自己家人與寵物(不管生或死)的機會也沒有。於是,我平生第一次在課堂上帶領學生,為福島災民默哀一分鐘。

對「三一一」災難的共業思索

 當然,之後福島核災慢慢地受到控制,人道物資開始抵達地震與海嘯災區,媒體逐漸減少相關報導,而「三一一」亦慢慢地自我們的生活世界消失。然而,事隔一年,「三一一」災難真的已成過去了嗎?而我們又可以從這個幾近讓全球人類滅頂的災難,記取怎樣的教訓?就此而論,日籍華人陳弘美最近出版的著作《日本311默示:瓦礫堆裡最寶貝的紀念》,可謂來得及時。作者生於台北,卻在日本接受大學教育,並在日本工作與生活多年,對日本的社會結構、日本人的文化與心理狀況,有相當深入的把握與理解,所以《日本311默示》一書對於「三一一」災難的「人禍」成因,從「共業」方面考量有相當抽絲剝繭的分析。地震與海嘯固然是天災,但正如陳弘美所言,這些天災所造成的傷害,其實不少都是人禍所致。

 作者指出,在「三一一」災難發生以前,跟不少日本人相似,她也是核電的死忠支持者,認為核能既安全、省錢、乾淨,又環保。但經過這次世紀災難之後,跟不少日本人相似,作者多年來對核能幾近牢不可破的「迷信」開始動搖了,而在搜集資料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作者更發現核能並不如日本政府與核電公司所宣傳的那麼安全與便宜,而且就算沒有那樣的輻射外洩,核電設施與輻射對附近地區的環境影響與破壞,也是大大被低估甚或隱瞞的。事關核電生產是一門高利潤的行業,日本社會差不多有六十巴仙人口的(經濟)利益,都跟核電有關連(例如核電公司便是各大日本媒體的最大廣告客戶之一),其相互關係可謂盤根交錯、糾纏不清。

不過,作者認為,日本人之所以對核電「迷信」得這麼深,也跟日本人的「平等法西斯」民族性,即「講究平等與一致、排擠異議與不合群」的集體傾向有關。陳弘美指出,雖然日本向來都有反核的聲音,但由於日本凡事追求一致與和諧,反核的聲音(例如陳弘美在書中訪問的「全日本核電訴訟律師團」團長河合弘之)跟社會的主流步調不一致,自然被置於社會邊緣的位置,很少被認真地對待。

 但正如作者所反覆強調的,就算現今科技如何發達,並無百分之百安全的核電。核能的確是宇宙賜給我們最巨大與有用的能量,但問題是:若有核災,核子災難的禍害每每以秒計,而影響範圍廣及全球。所以,作者認為「真正的文明是,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宇宙的力量有多大,以及和人力的比例差距。什麼可以預測、什麼無法預防。真正的有智慧是,知道哪裡是不該踏入的禁區。」所言甚是,這不就是宗教對人類有限性的思考?而這不也適合於對人類整體文明的沉痛思索?文明是人類文化登峰造極的發展,但脫韁的文明卻反過來造成人類「自作孽」的人間地獄。

慈悲的眾生

 或許,「三一一」期間,令全球人類最刮目相看的,首先要數日本人民在地震與海嘯的災難中,仍然能夠保持克制,在大街上耐心排隊等候,井然有序。作者陳弘美認為,這種守秩序的集體性格,跟日本人「講究平等與一致、排擠異議與不合群」的集體傾向有關,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有學校便因為這種守秩序的集體性格,欠缺變通,而終至全校師生沒頂。

不過,話說回頭,在「三一一」的非常時期,大自然突生的巨變,也着實激發了不少充滿人性光輝與溫暖的小故事。例如,大災過後,日本需要大量志工(義工)協助人道救援、清理災場、慰問災民等工作,而國難當前,投入志工工作的日本人,就更是來自四湖五海。本書作者便是其中之一。她指出,以她一次參與清除污泥的工作為例,其中的志工便有在外資銀行上班的漂亮小姐、在東京開餐廳的老闆、退休的消防員、大學生、美國太太,甚至宅男宅女。而且,在沒有監督管理、沒有人拍手稱讚的情況下,志工們仍然發揮着日本人敬業的職人精神。

但更令人驚奇的是,在志工的行列中,居然也有不少年青人的身影。作者指出,「讀者若在日本的車上看到青少年讓座給老人時,趕快去買獎券,一定中獎,因為這兩者發生的機率差不多。」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根據2012年初的調查顯示,滿二十歲的成年人中有四成對「三一一」災難曾經作出貢獻,其中包括捐款,而當過志工的人數達4.8%。其間,有媽媽開車送就讀高中的女兒一個人上志工巴士、高中生六人自己組團去災區。事實上,志工工作的確開啟了不少日本少年的心,試看看以下的感言:

「本來不想去,到了災區看到被海嘯掩過的房子根本不能住人,但是在大家合力之下,一天就把房子清理完,兩位老人家又能住了。這讓人很有成就感,被人感謝的滋味是這麼好。」

「我們拔雜草時,根很深,竟然從泥土中拔出很多日用品,像棒球手套、電腦遊戲USB、行動電話、書包等等,心想這些東西的主人還活着嗎?第一次感到每天能夠平安活着,光是這樣就很幸福了。之後我什麼東西都不大想要買了。」

《日本311默示》一書中,有很多這樣的小故事,但這些故事,真的很「小」嗎?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