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得下,莫負生命這杯茶──呂沐真的茶與善行

近月雲茶境的主人呂沐真(人稱茂哥)受寺院邀請,辦了數次茶禪,讓更多佛子從茶中,找到靜,找回初心。
近月雲茶境的主人呂沐真(人稱茂哥)受寺院邀請,辦了數次茶禪,讓更多佛子從茶中,找到靜,找回初心。

昔日佛教高僧大德鼓勵飲茶,所謂茶禪一味,因飲茶讓大家清明,在禪修時,不易昏沉、掉舉。瞭解大自然給予的一切,會生感恩心。今人多不懂感恩,不生喜樂,智慧不長,生活多在痛苦中度過。茶禪除教曉我們如何品茶,儀式亦引導我們進入修行。每個步驟均有意義:敲銅磬讓心沉靜,專注當下;溫熱茶器,熱力將茶香、茶色、茶味釋放出。茶具用上一段時間,泡出的茶,更香醇,猶如修行,日子有功,行為、心態自能逐漸改正。

近月雲茶境的主人呂沐真(人稱茂哥)受寺院邀請,辦了數次茶禪,讓更多佛子從茶中,找到靜,找回初心。原來不說不知,茂哥最初並非以茶起家。他早年為醫治中了風的父親奔走期間,目睹不少人受疾病或意外的摧殘,使他對健康及痊癒有了不一般的想法,故開發助己助人的療癒業務,卻沒想到世間萬事萬物總有其因緣,就在他五十多歲時,有一天腰脊椎突然劇痛難當,站起來也困難,到各大醫院檢驗後,均被告知沒辦法徹底治癒,更有醫生預言他病患後期,有可能要卧床度餘生。

事情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發生了,便應當如聖嚴法師教導:「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若能做到,才不負事情到來的因及緣。

最後得出的診斷結果是,茂哥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導致强直性脊椎炎。接踵而至是腳腫,他寸步難行,長時間卧床休息,恍如癱了般。在事業如日方中、需負擔家庭之際,突如其來的無常變化,如何面對,怎能接受呢?唯有尋求多位中西名醫診治,出入私家、政府多間醫院求診,得到的只是同一答案: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病情不惡化。

一轉心念,自成良藥治病

每次判症如同判了死刑,心內難受是正常。卧床轉身也痛徹心扉,要旁人照顧起居,茂哥憶述當時,豈甘心往後歲月在病痛中煎熬呢?心灰意冷下他足不出戶,消極時更閃過死的念頭。「一生沒做壞事,為何偏偏選中我?」不甘心、忿怒、消極諸般情緒浮現,他不能接受:為何是我?問天?這可有答案呢?病榻中,茂哥從書中知識,啟發了自己,踏上健康路:「原來病自己有份產生,健康得靠自己,不能全靠藥物。生病自己是有責任的,想康復,要配合心念轉,接受病來,從心灰中甦醒過來,產生了好的心態,有助恢復健康。」及後幸得遇氣功師、針灸師幫助醫治,不用再卧床,借助拐杖便能外出。茂哥在病苦中的體會是,覺察病苦由來,生起正念,面對、接受、轉念、處理,然後釋然放下,才能心不受困,才能康復有期。   

《雜阿含經》卷四十五中記佛陀為比丘眾說四聖諦相應法,尊者婆耆舍聽後,於佛陀前作讚歎拔箭之譬,有偈曰:

「我今敬禮佛,哀愍諸眾生,

 第一拔利箭,善解治眾病。

迦露醫投藥,波睺羅治藥,

及彼瞻婆耆,耆婆醫療病。

或有病小差,名為善治病,

後時病還發,抱病遂至死。

正覺大醫王,善投眾生藥,

究竟除眾苦,不復受諸有。

乃至百千種,那由他病數,

佛悉為療治,究竟於苦邊。

諸醫來會者,我今悉告汝,

得甘露法藥,隨所樂而服。

第一拔利箭,善覺知眾病,

治中之最上,故稽首瞿曇。」

佛陀是大醫王,藉佛經教導,使世間有情能明白苦、集、滅、道,是最好的對治良藥。

暖心族義工成員會面(圖:由受訪者提供)
暖心族義工成員會面(圖:由受訪者提供)

因為尋茶,卻找出一班有愛心的香港人

茂哥從病中得悟,自助原是無上良藥。到稍為行動自如時,他隨友人往武夷山禮佛寺,在山中品嘗到人生中第一泡好茶,感到茶也可替代因病不能飲酒之樂。其後,增長了對茶的認識,明白茶有益健康,更特別偏愛雲南普洱,從此踏上追尋古茶樹之路。茂哥親赴雲南高山,尋訪千年古茶樹,對生、熟普洱有了進一步認識。

一次他偶見山區小學童近乎半露天住在如牛棚般以木板、破紙皮圍繞的宿舍,蓋著破爛棉被。有時半夜風雨交加,他們只能瑟縮一角待黎明。這群孩子,日常是蹲在地上,拾幾塊污黑黑磚頭充作爐具,烤熟蕃薯作飯食。可想而知每個小孩都營養不足,因此大部分孩童無論身高、外型均較同齡小孩羸弱。

這些情景觸動了茂哥,回港後夜夜難眠,閉上眼又浮現那群六、七歲孩子在破棉被中發抖的情景。不久茂哥開始在朋友間發起捐棉被、建飯堂的活動,幸得熱心人士捐助,第一次捐棉被就能趕及嚴冬來時交到孩童手上。後來他聯結一群愛心朋友成立「暖心族」,義務前往山區考察做慈善工作,所有機票、車費、食宿均由義工自己支付,亦謝絕接受當地機構款待飲宴。如今中國大陸有膳食政策施行,改善了山區孩子飯餐問題。「暖心族」於是推行「歡洗悅讀」計劃,建太陽能儲水池,提供暖水給孩童沐浴,教導他們衛生的重要性,又設圖書館,捐課外書,讓孩童增長課外知識。茂哥一念慈心,牽出一群善心人在遙遠山區播種,是菩薩精神。

幸得熱心人士捐助,捐棉趕及嚴冬來時交到孩童手上。(圖:由受訪者提供)
幸得熱心人士捐助,捐棉趕及嚴冬來時交到孩童手上。(圖:由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要自己煮飯,蹲在地上用磚砌成爐具。(圖:由受訪者提供)
小朋友要自己煮飯,蹲在地上用磚砌成爐具。(圖:由受訪者提供)

茂哥病癒後邊做義工,邊在港推廣茶文化,只想大家能品到一壺無污染好茶,在忙碌城市生活中,停一停,放慢腳步,藉大自然一片茶葉,找回失去的初心。茶從一片青葉,經過水與火的煮煉,才能有茶湯,人的生命也是經歷磨煉才會有所成就。古代茶被稱為心靈守護,茶可以讓人找到心理平衡點,重歸平靜,重獲健康,茶修的重要可見一斑。

茶如人生,揮發生命智慧

向茂哥請教茶知識,原來好茶泡沖後,茶湯有茶香,飲後有杯底香,茶器冷後,留有冷香。香來自茶湯內的豐富物質,無污染,恍如人的初心,易找到自性,得以彰顯。若催谷成長的茶,內涵物揮發快,稍現即逝。聽此言,感嘆現代人追求即食文化,哪管有否營養,滿足了即時渴求願望便算!飲酒多是有求;求渲洩,能有一睡。飲茶得的是心境平靜,自然一覺好夢。有人誤解飲茶不能睡,原來是個人體質問題,選合適自己的茶,例如寒涼體質,應避免飲綠茶,反之則不妨多喝一點。古樹普洱性溫和,不失為一門中道。還有茶葉多寡、濃淡也要配合,只要用心調控,茶其實非常有益。

茂哥積極推廣茶文化及傳統藝術,招來不少中、港、台文化藝術家在他的茶室演出、展覽作品,由茶牽出文化傳承,足見茂哥是有心人。近年在傳承上亦著力不少,培育出不少愛茶的年輕人。

茶、禪本是一家,緊緊相扣。昔有失意青年千里迢迢到普濟寺拜訪釋圓禪師,哀歎生活不順境,不如早結束生命。禪師靜靜聆聽,不應不答,只命小和尚以一壺溫水泡茶,請年輕人飲茶。年輕人看到溫水泡茶,茶葉只靜靜地浮著,年輕人不解地問:「貴寺怎麼用溫水沖茶?」禪師只笑不語,請年輕人用茶。禪師問年輕人:「這茶可香?」年輕人回應:「這是甚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禪師笑說:「是福建名茶鐵觀音,怎會沒有茶香呢?」年輕人聽聞是名茶,再細細品味,呷兩啖,回應:「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茂哥從病苦中走過,轉念面對,為一杯茶,見到世間貧困,發心行善,到推廣茶禪,正是沸水沏茶,體會人生真意。
茂哥從病苦中走過,轉念面對,為一杯茶,見到世間貧困,發心行善,到推廣茶禪,正是沸水沏茶,體會人生真意。

釋圓禪師微笑地吩咐小和尚:「再燒一壺沸水送來。」片刻,小和尚提來一壺沸水。禪師以沸水沏茶,年輕人看到茶葉在杯裏上上下下浮沉,隨著茶葉浮沉,一絲清茶香裊裊地逸出。年輕人正想端杯呷茶,禪師連忙阻止,又提壺向杯子注沸水,茶葉再浮浮沉沉多次,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起,撲鼻而來。禪師如此注水五次,一杯綠綠茶水,沁得滿室清香。禪師笑問年輕人:「同是鐵觀音,為何茶味各異?」年輕人想一想,回道:「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

禪師笑笑說:「用水不同,茶葉的沉浮就有異。用溫水沏茶,茶葉只能輕輕浮在水上,沒有沉浮,哪能散發清香?用沸水沏茶,沖沏一次又一次。浮浮沉沉,茶葉就釋出如春雨般的清幽,如夏陽似的熾熱,如秋風般的醇厚,如冬霜似的清冽。」禪師以茶道出世間芸芸眾生,不經風雨洗練,生活平靜,就像溫水沏茶,發揮不出生命的智慧。若經沸水泡茶,浮沉數次,猶如遭風雨洗禮,自得生命真諦。

常言道「病有三德」,因病知苦,可增長慈悲心,日後遇病苦便會轉施援手;因病悟無常,能精進修行;因病啟智慧,觀生命義理,轉心念成良藥治病。執筆至此,回想茂哥從病苦中走過,轉念面對,為一杯茶,見到世間貧困,發心行善,到推廣茶禪,正是沸水沏茶,體會人生真意。願莫負人生這杯茶,拿得起,放得下,活在當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