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歸覺悟、真理、清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十周年慶側寫

ACC發起人慧禮法師開示皈依真義。別看到這佛像背景便以為在甚麼寺院,這裡其實是酒店的會議室。
ACC發起人慧禮法師開示皈依真義。別看到這佛像背景便以為在甚麼寺院,這裡其實是酒店的會議室。

阿彌陀佛關懷中心 (Amitofo Care Centre, ACC) 是東蓮覺苑、弘法精舍、佛門網的友好團體,致力為非洲孤兒提供住宿及教育。現於馬拉威 (Malawi)、賴索托 (Lesotho)、史瓦濟蘭 (Swaziland) 設有院舍,共養育約600位院童;並正在莫桑比克 (Mozambique)、納米比亞 (Namibia) 興建院舍。此外,該中心還在其他非洲國家設置多個院外部落救濟站,為超過6000名孩童提供援助。

每年ACC院童來港作交流和慈善表演,東蓮覺苑、弘法精舍、佛門網均給予大力支持。今年適值該中心成立十週年,4月18日至25日於馬來西亞啟建一年一度的「國際萬緣水陸大法會」之餘,更舉行十週年慶典。筆者應邀參與,為大家報導是次活動之二三事。

以酒店為壇場

水陸法會一般分為內壇、外壇,外壇復分大壇 (梁皇壇)、華嚴壇、法華壇、諸經壇、淨土壇、瑜伽壇 (施食壇),各誦不同經典、佛號、儀軌;加上食宿設施等,所需空間甚大。ACC作為人道教養組織,沒有適合的道場,一直借用酒店臨時搭建壇場,令人頗感新鮮!

今年是該中心十周年慶,特別擴大規模,借用了五星級的布城萬豪酒店啟建法會!只見酒店的多個宴會廳、會議室,都安奉了巨型佛畫,其前佈壇設供,排列經架和拜墊,一切如法如儀,與酒店的現代化西式裝修相映成趣。

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只要心中有佛、虔誠恭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壇城。

酒店大堂改裝成的壇場不失莊嚴。
酒店大堂改裝成的壇場不失莊嚴。
居士們打扮成梁武帝、郗氏皇后、大臣宮女等一起誦經、獻供。
居士們打扮成梁武帝、郗氏皇后、大臣宮女等一起誦經、獻供。

不分宗派、不分信仰、不分膚色

ACC不是佛教道場,沒有僧團組織,本身無法應付水陸法會的大量人手要求。幸好世界各地不少法師都認同ACC的理念,每年從五湖四海俱會一處,參與各壇佛事。

除了出家人,當然還有不同國籍的居士幫忙行政工作。其中有些義工更是基督徒、天主教徒,因為支持ACC於非洲助養助學的志業而加入。雖然他們不便參與法會,但仍默默支援後勤事務。

法會參加者固然以華人佔大多數,但當中也包括了16名馬拉威院舍的非洲小朋友。他們平時在非洲也有學習漢語及佛經課誦,法會時穿起海青,合掌念佛,恭敬禮拜,有板有眼,好不莊嚴!

不論屬於哪個佛教門派,甚至不同信仰,乃至不同國家、不同種族,都因為慈悲心而消弭分歧,聚首一堂,共同為解救眾生苦難而努力,呼應了大會今年的主題:「因為愛,我們在這裡」。

「梁武帝伉儷」與居士們從壇場列隊前往火化般若船的戶外場地。
「梁武帝伉儷」與居士們從壇場列隊前往火化般若船的戶外場地。

君臣宮女現身法會

法會場地是中西合璧,參加者也是「古今」共冶。水陸法會的緣起,相傳是梁武帝夜夢神僧啟示,復經寶誌和尚勸請,遂搜尋藏經,編輯儀文。有見及此,大會特別安排於圓滿送聖之日,由善信穿上中國古裝,扮演梁武帝、郗氏皇后、眾大臣及宮女,重現當年供佛齋天之盛況!

不僅如此,還有一批善信獲邀穿上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地的民族服裝,與其他身披海青的信眾一起參與法會,代表不同國家獻供。傳統的佛教法會,彷彿變成了俊男美女的華麗服飾show!

法會圓滿,拍照留念。
法會圓滿,拍照留念。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法會尾聲,ACC發起人慧禮法師表示,「法傳非洲,續佛慧命」的使命,並非蓋大廟或印經書就可以達成,而須要由人傳人。非洲上千萬的孤兒在等待著如何發掘和培養,中心收養孤兒並非在做施捨,而是把佛法交給他們,讓佛法在非洲本土化。(筆者心想,即使在佛教盛行的華人地區,真正的弘法也不能單靠爭相建造大大的寺院或高高的佛像。最重要是好好地教育僧俗二眾,讓他們通達佛法義理並附諸實踐,而非停留於事相念誦的層次。)

不落有為,回歸本心

法師繼續說,梁武帝當年問達摩祖師:「朕造寺度人、寫經鑄像,有何功德?」後者回答:「並無功德。」但若告訴大家法會前後辛苦了那麼久也毫無功德,明年再不會有人來參加了(眾笑)。

法會的功德是有為、有相的,那就一定會有生滅。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執著。不管諸相是好是壞,都能跳開來,回歸本心。法會之後,最重要是在心境上有所提升,慢慢地撥開無明、煩惱、妄想,讓自己本具的佛性展現出來。

無須標榜「彌陀人」

ACC香港分會組團53人參與其盛,當中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婆婆,她雖然要倚靠輪椅代步,但仍無懼舟車勞頓,在親人的陪同下遠道而來。法會期間,老婆婆請求慧禮法師傳授三皈。法師慈悲,臨時安排皈依典禮,開放給大眾參加。

儀式上,慧禮法師開示:皈依不是拜師,傳授皈依的出家人只是證明師 (見證善信皈依的法師)。經過皈依儀式之後,一切僧人都是自己師父。因此,我們無須分別誰是「佛光人」、誰是「法鼓人」;在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受皈依的人,不用界定自己是「彌陀人」,應該參與及協助其他道場的活動。

彩虹有不同顏色才美麗

慧禮法師進一步說道,不啻尊重佛教中的各門各派,乃至對於不同信仰、不同語言文化都要尊重,因為這些都是人類的共同精神遺產。世界並非單一的,必然會有種種不同,正如彩虹因為有不同顏色才美麗,我們一定要了解和接受彼此的差異。尤其是信佛後,心胸應該更開闊,不要和別的宗教對立起來。

明心見性即皈依佛

法師指出,我們現在皈依外在的佛陀、佛法、僧眾,是事相三寶;除此之外,每個人都具足自性三寶。

眾生本來就是佛,本質清淨圓滿,但因執著而起煩惱。若能不隨習氣流轉、不起貪瞋分別,則能恢復本性,顯露「自性佛」。

佛性不生不滅,本然具足故謂「不生」,不會消失故謂「不滅」;煩惱卻是生滅法,不是本來就有的,只要精進修行就一定能去除。

行八正道即皈依法

法即真理。外道信奉創造者,但佛陀不是這種角色,而是真理的發現者。真理本然存在,不是被創造的。例如「無常」乃一直長存的規律;殺生無論何時何地都一定是壞事,因為眾生均愛惜自己的生命,如果被殺便會感到痛苦和怨恨。因此,皈依法便要行正道,以八正道作為生活依歸。[1]

放下執著即皈依僧

僧即僧伽,是清淨的意思。不執著五境 (五種外境:色、聲、香、味、觸)便能達到清淨的境地。我們「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諦不動」,即一方面清楚明瞭種種事物,但另一方面自心不隨外在事物流轉。

外境就像被人拋出去的石頭,我們不要成為盲目追逐石頭的小狗;如果人在獅子面前扔出石頭,獅子並不會撲向石頭,而會撲向那人。我們也應該像獅子一樣 (直接對治煩惱的根源)。

凡夫執著「我的」東西,但事實上我們無法永遠保有任何事物,只有使用權,並沒擁有權。以為是風動、幡動,其實是心動。[2]只要不執著,沒有人能令我們起煩惱。

因此,皈依佛、法、僧,從內在意義來說就是投歸覺悟、真理、清淨。


[1] 據《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八正道即正見 (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正思惟 (在身、語行為以前的正確意志或決定)、正語 (正確的說話)、正業 (正確的行為)、正命 (以正當的職業過正當的生活)、正精進 (努力止惡行善)、正念 (時刻不忘理想)、正定 (保持心境安定)。

[2] 典出《六祖壇經》。一次,六祖惠能大師遇見兩名僧人在辯論幡旗飄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對他們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