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設計師杉浦康平

最近《旋:杉浦康平的設計世界》中譯本剛出版,匆匆看了一次,發覺此書值得一讀再讀,作者臼田捷治展現了杉浦書籍設計的各方面,從出道至今,從設計理念到書籍出版,圖文並茂,閱畢更讓我對杉浦肅然起敬。

第一次接觸杉浦的作品,已是十一年前的事。那時我在東京紀伊國書店閒逛,特別走到佛教學專櫃,看看最新的佛教學著作,當時田中公明(Kimiaki Tanaka)的專著《曼荼羅圖像學》重版,全書由杉浦設計,鮮明而出色的封面,所費不多,購而賞之。

他對書中圖像文字的調配,有別於一般出版品。第一,他喜歡運用線條將圖文分隔,平河社的《曼荼羅圖像學》上半為正文,下半為註釋部份,不論文字或圖像,只要屬於註解,一律放在下半,比例佔整頁的三分之一,若某頁沒有註解,下半即空置不用。一般學術著作,註釋多放於章末或書末,檢索較煩。田中公明一書,不論速讀或細看,比其他書籍來得方便。作為專業用書,杉浦的設計去除了學術著作平實甚或沉悶的版面,變得更有生命力,更吸引讀者,附圖的封面,讓讀者當可窺見杉浦設計的一鱗半爪。

此後,我不時讀到杉浦設計的作品。在我入讀博士班後,想找大黑天曼荼羅作為期末功課,一次到大學圖書館查閱索南嘉措的巨著《西藏曼荼羅集成》,此書乃作者將一己所藏的139幅13世紀的曼荼羅刊佈,該書印刷之精美,超乎讀者想像。索南所藏的珍品,原該與薩迦派俄爾寺(Ngor)相關。

順帶一提,曼荼羅圖像完備於十二世紀,超戒寺(Vikramaśīla)密教部有名的研究者護無畏(Abhayākaragupta),對曼荼羅研究作出巨大貢獻,並著有《金剛鬘》(Vajravalī)及《究竟瑜伽鬘》(Nispannayogāvalī)行世。今天,任職於金沢大學的日籍學者森雅秀(Mori Matsushide),就是以《金剛鬘》研究取得倫敦大學的博士學位。

索南的巨型圖冊,成為不可多得的參考書之一。杉浦康平對佛教圖像學也花過不少功夫,七十年代,他已隨日本學者前往拉達克(Ladakh)考察德榭寺(Thinse Gompa),並寫有長文〈曼荼羅周緣〉(刊於《曼荼羅的世界》),詳述吉祥天母及寺內的曼荼羅圖像。《西藏曼荼羅集成》一書,就如臼田所說:「將一百三十九幅四百乘四百毫米正方形的曼荼羅組成單頁,收入黃、藍、紅、綠、灰五色的和紙書函中,分別象徵地、水、火、風、空,形成眾多合一的結構。」(頁241) 巨函圖冊給予讀者的震撼,不下於索南初得曼荼羅珍本。有心的讀者,可在香港中文大學牟路思圖書館一睹法緣。

閱讀《旋》書,才知杉浦康平也是一位古典音樂愛好者,五十年代已替訪日演出的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設計海報(頁20),後來又與日本作曲家武滿徹(Toru Takemitsu)合作,共同設計圖形樂譜《鋼琴家的日冕》及《弦樂的日冕ll》。對於喜愛古典音樂的我,自然倍加親切感。

杉浦康平認為,書籍設計的重要性,不下同書作者,尤有甚者,設計者與作者共同商討如何建構書的內外頁,二人皆為作品的參與者。因此,他參與書籍設計的版權頁均有他的名字,與作者名平起平坐,目的是突顯設計者在書籍扮演的重要角色。出色的設計者,不單可讓讀者直接取得作品的資訊,還可視之為一件藝術品,邊使用、邊閱讀、邊欣賞,甚至愛不釋手。閱讀杉浦君設計的書,我想他是成功了。另一方面,臼田捷治一書,為讀者深入了解杉浦的藝術世界,花了不少功夫,全書圖文並茂,裝幀方面,完全符合杉浦的設計哲學,讀者只消翻開一讀,該會佩服設計師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