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慈悲平等,善待生命——新型冠狀病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全球,死亡數字不斷攀升,各國紛紛實施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截至目前(4月9日)為止,全球有209個地區出現確診案例,病例數逾140萬,死亡人數逾8萬。這場突然而來的世紀瘟疫,從佛法來說這是眾生的「共業」;從個人角度來講,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遇到特別難以駕馭的違緣或逆境,這也是一種災難,亦是一種「生命教育」。

是次病毒為全世界人類帶來的傷害與破壞,實在是無法估計的,其中給我們許多喚醒與啟示,讓我們作深刻的反思。這場疫情提醒我們,應作下面多項的思考:

(一)為了追溯病毒的源頭,各地專家均做了大量的研究,病毒可能源自於蝙蝠或與非法銷售、進食野生動物有關。人們對動物的殺傷,已經超過了界限,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從因果角度來説,所謂「如是因,如是果」,人們都應負上責任,必須自嚐苦果。人們應該汲取這次教訓,反省人與眾生的關係應如何和諧共處。

(二)以佛法來說,宇宙眾生是同體共生、相互依存的,可稱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亦是「眾生命運共同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的關係法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共榮才能共生,只有共生才能共榮;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我們內心安詳,發出的都是善念、善言、善行,就會為所有的生命帶來安樂,就會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提升。因此,我們要慈悲、平等、寬容對待萬物。

(三)是故,佛教提倡「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不殺」是佛教生命觀的核心價值理念。所謂「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依佛法眾生平等一如的思想,萬物皆有靈性、知覺,故形相雖各有差異,但其性卻是平等無別的。

可是綜觀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與殺虐,在科技迅猛發展與人類物欲滿足的同時,社會卻少了愛心與良知。因此,作為佛弟子我們有責任去喚醒社會的良知,以慈悲、利他的行為去感化他人;宣導每一個人皆應珍愛自己、珍愛親人、珍愛家庭、珍愛社會、珍愛家國、珍愛宇宙間所有的生命——不僅放生,還要戒殺,還要愛惜生命、保護生命,更要茹素,這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平等。

(四)佛教的生命觀說明了生命的徹底平等與無上珍貴,所以,「生命」雖然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問,但儘管生命深奧難懂,分析起來不外乎「生」與「死」兩個課題。佛教非常正視生死問題,佛教其實就是一門生死學,例如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就是解決生的問題;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決死的問題。佛教不僅解答生死問題,佛教更是尊重生命、愛護生命,同時亦教導世人惜緣、惜福、惜生,這些都是佛教對於生命的永恆關懷。

(五)生、老、病、死是我們人生在所難免、無法逃避且必須經歷的痛苦;病苦固然是可怕,但我們不能被疾病打倒、擊敗,所以佛教並不主張我們以消極的心態對待病苦,而是應該積極地去面對,正確地治療,勇敢地超越。

關於如何治療疾病方法,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要懂得預防,與疾病保持距離,縱然生病了,也要能「與病為友」、「以病苦為良藥」、「觀病性空」,坦然面對,從而增加「正能量」,而不是心生恐懼、憂愁、排斥,如此起心動念,只會令身體的病情加重。其實身體的疾病往往「預防勝於治療」;預防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六)更重要的是,佛陀教導我們要在病苦之中反省及體悟人生:我們生病了,如果能在病的痛苦中深刻地體察有限生命的苦、空、無常與無我,從而深入地信解「四聖諦」(苦、集、滅、道),以病苦為作為修行的功課。如果現在我們的親人得了病毒或其他重病、絕症,我們大多數都會有切膚之痛的感受,都會產生寧願是自己生病,寧願我死來代替他死的念頭。這個念頭,我們如果把它擴大到法界的眾生,其實就是最好的「慈悲觀」。如果在病痛中,我們能因為生病的關係,拋開一切平時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丟不掉的東西,真正回到生命的本質,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見到生命的本來面目,這個病就是非常值得的。

(七)從病毒不但侵襲「達官貴人」,也攻擊「平民百姓」上看,在病毒面前絕對是人人平等的。是故為佛弟子,理應堅持正信,闡揚正教,珍惜人身,常懷愛心,善待生命。我們必須緊抱「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必須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利樂有情的事業中去——做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行有利於弘揚佛法和服務眾生的慈善功德。

(八)在災難危機中,我們不難發現,宗教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我們都知道,佛教以及不同的宗教慈善團體的志願者,都投入到抗疫前線,與醫護人員一樣,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及時、有效地展開抗疫救災的行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界透過宗教儀式、宗教義理、心理疏導等方法,不僅能在物質層面給予病人救助,更能在精神層面給予他們撫慰。也就是說,不但令病人「身安」,而更重要的是「心安」。因此,醫護人員與宗教志願者,都是最值得我們致敬的。

(九)綜觀我國武漢、湖北等地,以及全球各國疫情重災區,染病率之高,死亡速度之快,正引證了佛陀在《四十二章經》中告誡弟子所說的「人命在呼吸間」;從這句話當中,我們應當體悟「無常」的真義——「無常」是生命的真相與人生的真理。以佛法來說,沒有任何永恆不變的事物;世間社會種種的現象,都是短暫的、無常的;無常,雖然帶來不捨與傷痛,但也教我們學懂了把握當下,學會了愛護與珍惜;珍惜眼前的人,珍惜身邊的人,珍惜親愛的人,珍惜有緣的人,珍惜一切的生命。

(十)事實上,不必等到死亡的來臨,「無常」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我們不要只看到「無常」傷痛的一面、消極的一面,而是要看到其對人生積極的、激勵的意義,因為世事無常,才能使我們追求脫離缺憾、不滿的現象;所謂「物極必反」當一種事物發展到極點時,就要走向反面,舊事物滅亡,新事物出現,這是宇宙發展的必然規律;「否極泰來」,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正如目前的抗疫情況,在全國乃至全球人民,同心協力之下,必然會向好的、光明的方向發展;我們要對未來抱有信心與希望。

(十一)佛陀說一切法以「心」為根本,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清凈心是善業的根本,不善心是惡業的根本;心清凈了,世界就清凈;心雜染污穢了,世界也就雜染污穢。所以我們面對災難、疫病與困境之時,要從中認識佛法的真諦——我們應當從凈化自己的內心開始,由自身做起;佛教教導我們最簡單直截的方法,就是要「勤修十善行,發菩提心,誓願成佛」;因為造十惡行會帶來外在環境的缺陷及種種災難,而積極地修十善,就能改變造成痛苦的原因。世間上,如果每個人都能積極行十善,便是預防、遠離災難、疫病最根本的方法。

(十二)佛法的真諦,生命的實相,不能只是文字、義理上的了解,而必須透過身體力行的實踐,才能發現其真正的、內在的意義;因此,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或學佛人,必須對一切眾生,乃至社會、國家抱存關心與關懷。學佛就是要發揮這種利己、利人的意義,由感受、了解眾生之苦,而產生悲憫心,並尋求救濟世間的方法。

因此面對各種災難、疫病,種種無常變化的痛苦,我們內心都要有很深的覺悟,除了要有愛心、同情心、慈悲心為受災者祈禱、祈福,迴向他們減輕痛苦或轉生善趣外,還要有服務眾生的智慧,思考用何種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早日離苦得樂;我們應當學習菩薩,時時布施佛法甘露,用智慧的光芒覺悟眾生,令眾生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發菩提心,踐菩薩道,最終了悟成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