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接近本港,不少市民便以不同途徑表達「希望打風」的願望,有人更在facebook玩二次創作,貼上早前林峯在《回到三國》的諸葛亮劇照,改為 「願意折壽也希望借風」。是打工仔無法得到滿足感?是生活壓力逼人?我們一天花8-10小時工作,若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人生的意義何在?
分析
大部分香港人都會因為「打八號風球」而感到十分興奮,我小時候也不例外,因為可以不上課,得到多一天的假期讓自己玩耍或看電視。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們希望打風、渴望放假,是因為學校規定他們每天都要上學、要正襟危坐地聽課、放學要做功課或者是去補習班等等。這樣突如其來的一天假期,令他們可以不受管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當然,上班族也很希望「打風」,因為可以讓自己得到多一天有薪假期。這是因為,上班族上班的基本理由是薪水,以此來養活自己及家人,大部份上班族都覺得薪水就是幸福的根本,但這些幸福是需要勞動來換取的。突如其來的一天「有薪假」,變相滿足了大部份上班族不勞而獲的渴望。
反思
首先,我希望在此提醒一下上班一族,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甚麼才是我們幸福、快樂的根本?一味以金錢或物質來衝量定義自己價值觀,長此下去我們便一定會因為天天的營營役役,而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因而常常在夏季渴望「打風」而得一天或半天喘息的空間。這並不是不停轉工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價值觀出現問題。在佛教的角度看來,幸福的根本,不是我們有了很多的金錢,而在於我們可以減輕欲望。筆者建議的「減欲」方法是﹕1) 如何從宏觀角度看事物;2) 放下「自我」。
從佛法角度的理解
其實從佛教的角度理解,不論是「學生哥」或「打工仔」都有不勞而獲、追求日常生活按一己意願行事的心態,這是出於他們的一顆「我執心」。那麼,從現代的概念出發,我們如何理解甚麼是「我執」呢?根據統計,人類的大腦每秒鐘接收到的外來資訊,高達四千億個單位元,但我們可以辨識到的,只是其中的兩千個單位,而且是與我們利益最相關的兩千個[1]。我們不斷產生煩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只挑與我們利益最相關的資訊來辨識,當客觀環境與我們的利益不相應,我們便會有不快樂、失望等煩惱產生。久而久之,這些情況會愈演愈烈,我們便會變得愈來愈自我,甚至自私。
再者,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變得只被客觀環境拉著走的話,我們可以嘗試以一個較宏觀的態度來看事物。如果以「打風」為例,當大家還在渴望著八號或更高的颱風訊號會懸掛時,我們可以想想如果真的有颱風襲港的話,在海上的漁民、在新界從事耕種的農夫、在元朗平原的居民很有可能會有財物,甚或是生命上的損失,我們又於心何忍呢?只有這樣思考,我們便可以漸漸減少因為「自我」而產生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