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從《西遊記》看修行如何戰勝心魔,成就人生

(圖:網上圖片)

英語有個詞語叫「monkey mind」,直譯為「猴子的心」,此乃比喻,把不斷變動的心比作不受控制、竄上跳下的猴子。西方人會說「Taming the monkey mind」,即是「調伏猴心」,就是把胡思亂想的心安定下來。

大家也許不知,這詞,其實源自佛經「心猿」二字。此二字出自《維摩經・香積佛品》,經中有云:「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禦其心,乃可調伏。」所謂「心猿」,即是攀緣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此語其後演變成為四字成語「心猿意馬」,意思是心意好像猴子不定地跳躍、像馬匹四處奔馳而控制不住,形容心裏東想西想,不能專心集中,不能安靜下來。

就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學佛的人看《西遊記》,總會看出一點與別不同的味道來。《西遊記》的美猴王,正好就是象徵我們的猴心,也就是我們的攀緣心。孫悟空本身是《西遊記》中一個重要的隱喻,此猴在石頭中孕育而生,石頭堅固,比喻剛強之我執。孫悟空代表的是人心,他能上天下地,他會大鬧天宮,於天堂地獄善惡之間自由穿梭,此心離不開貪、嗔、痴、慢、疑的本質,同時又是多麼躁動不安的一顆心。悟空翻一個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這正好是靈山的距離,如果一個筋斗代表一個念頭,那麼,靈山再遠也就是一個念頭就到了。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佛,一念魔。《西遊記》的故事,表面在說降魔伏妖,實質卻是一個關於修行,關於戰勝心魔,成就人生的故事。

《西遊記》第一回目曰「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開宗明義就點出全書主旨,即修持心性以明悟大道。第十四回又說到唐僧剛把孫悟空從五行山救出來,往西走了沒多遠,就遇上六個強盜,要搶劫他們的財物,最後孫悟空把強盜打死,這六個強盜的名字分別是: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覺思、身本憂、意見欲。明顯不過,這就是「六根」,即佛教所講的「眼、耳、鼻、舌、身、意」了。「六根」是凡夫接觸外界的感官,同時也是煩惱的來源,佛家的修行,從根本上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感官,修正自己的心。孫悟空打死了六根,就是要說明六根清淨乃取經之本,這就是《心經》中所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這一回的題目就叫「心猿歸正,六賊無蹤」。這個時候,唐僧已取得定心真言緊箍咒,此咒能定心,可以收伏悟空,把那七十二變的心歸正。

美猴王叫「悟空」,就是要「證悟空性」,他保護唐僧取得真經,就是一個「修心」「悟空」的過程。《西遊記》第七回詩句有云:「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豈知音。馬猿合作心合意,緊縛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我們的心,其實跟猴子一樣,人心散亂如猿猴,因此,修行之道在於修心。西天路上,悟空降魔伏妖,每一個妖怪其實都是心魔的幻化,如紅孩兒象徵仇恨之火,白骨精的三個形象分別象徵情、愛、欲,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象徵金錢與財富,蠍子精象徵美色,七個蜘蛛精象徵七情六欲,真假美猴王象徵真心向佛與不真心向佛的兩種內心交戰等。書中說到「心即猿猴」,又說「心猿歸正,萬相歸真」,要「煉丹修真」,就要「心猿歸正」。一切都是以修心為本,取經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去除心魔的過程,只有降伏心魔,經歷千辛萬苦,才能取得無字真經。為何無字?空也。緣起性空,那是諸法的究竟實相。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6%bc%94%e7%84%b6/" title="Posts by 演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演然</a>

佛門弟子。以寫作為生,著作超過兩百種。港大榮譽文學士、理學碩士、佛學研究碩士(優異)學位,並以第一名成績取得浸大語言研究碩士(優異)學位。先後獲得皇仁書院胡禧堂獎學金、浸會大學學術獎、香港編劇同學會故事寫作比賽優異獎、中大青年文學獎季軍、第二屆(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第十五屆(2019)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第四屆(2023)香港出版雙年獎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