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小時候的緣份和天主教要近一點,爺爺、嫲嫲是天主教徒(雖然他們並不虔誠),而爸爸媽媽則沒有宗教信仰。我唸的小學、中學都是天主教的,但父母選擇它們只因其位置便利。我小時候已常常聽我爸說,這個世界沒神、也沒鬼,所以雖然上學時常常聽聖經故事,但卻沒有甚麼感覺,也不過是當童話故事聽。反而跟佛法一拍即合,只是當中經過了二十多年的醞釀。
在我懂性時已經很喜歡小動物,有次不知道在哪裡聽到別人茹素的故事,便也跟著嚷以後不吃肉;爸爸媽媽問我為甚麼,我說要把動物殺掉很可憐。但最後當然是不成功的,父母軟硬兼施,而我性格又比較懦弱,最後當然不成功(直至二十多年後,我還未能成功持長素,但這是後話,遲些再談)。
到了初中時,姐姐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本結緣書(書名大約是「青年為甚麼要學佛」之類),由佛教青年協會出版。我愛看書,拿來看了。那時當然是半懂不懂,但甚麼「聖四諦」、「苦、集、滅、道」卻相當合脾胃。我那時還非常喜歡一套叫《豕與自以為是的豬》的漫畫,是一名叫小泉吉宏的日本人創作的。書的內容是一隻小豬尋找人生的意義,而豬樣子的佛陀則是牠的老師。
那時候常常想去學佛,可是膽子太小,想了很久都沒有實行,然後由於生活中的各種起伏波折,慢慢把佛法拋諸腦後。直至到了大學時期,偶然看了一齣長達七小時、名字叫《如夢之夢》的舞台劇,這是台灣戲劇大師賴聲川與香港話劇團合作的作品。賴先生是虔誠的佛教徒,這齣戲則是由《西藏生死書》第269頁的一個故事開始講起。因為這齣戲,我回復了對佛法的興趣,還一口氣讀完了《西藏生死書》,同時,我也開始閱讀達賴拉嘛的著作。
現在回想起這種種,心中是充滿感恩的。雖然每一件事都好像很微小,但它們都是我今天禪修學佛的助緣。這也證明了,我們不要輕視自己每一個行為,講的每一句說話,因為它們可能會在別人的身上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過,雖然有著各種助緣,但是當時緣份還未夠。佛法果真是難聞的,就算聞了,要實踐還真不易。我那時並沒有因而開始禪修,也沒有真正的學佛。到了大學畢業後,我便努力地去滿足所有人的期望,去做一個「成功的人」,佛法、禪修等等,全都忘記了。
最後開始禪修,只是因為一個「苦」字。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