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淨土經中「尋根」──我的根性屬於哪一輩、哪一品?

我們屬於《無量壽經》的「三輩」中哪一輩?

阿彌陀佛的「攝生三願」 -- 第十八、十九、二十願,都說「十方眾生」皆是彌陀救度的對象,但釋尊在《無量壽經》只向在場的已發或當發「菩提心」的聲聞及菩薩弟子,提及上、中、下三輩根性不同的機眾,皆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而得生淨土,略嫌未盡顯「十方眾生」之義。

就「三輩文」意,上述弟子若求生淨土,有兩種方法:一者,可依釋迦教化,憑「自力」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即乘第十九願,迴願往生,阿彌陀佛誓諾:臨終現前接引;或者,可依彌陀教化,憑「他力」 (彌陀願力)專念佛名,即乘第十八願,阿彌陀佛誓諾: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有些人引申《無量壽經》的三輩文,認為往生淨土有兩個正因,一是發菩提心,另一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那麼,沒有發菩提心的人,單靠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即乘第十八願,是否不得往生?非也!如《無量壽經》的下輩文末段有以下一段文字,說明事實並非如此,云:

十方世界,諸天人民,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這些願生人沒有發菩提心,亦沒有功德迴願,不可乘第十九願往生;但願生其國,亦可憑彌陀願力,專念佛名,即乘第十八願 – 至心信樂,願生其國,念佛得生。

話雖如此,《無量壽經》的三輩文難免令人們誤會,引起各方猜疑、爭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根機,是以甚麼為最低的標準?求生必須具備甚麼基本的條件,或符合什麼要求、資格?究竟往生有沒有設最低門檻等等?這是淨土行者最關心的切身問題 --我本人往生有份嗎?

我們屬於《觀經》「上輩三品」中哪一品?

有見及此,釋尊不得不從《無量壽經》的三輩文展開,說到《觀經》的三輩九品文,詳述阿彌陀佛救度之機,說明十方眾生之中,是聖或凡、是智或愚、是善或惡、是利或鈍,是出家或在家、是佛弟子或非佛弟子,是定善之機或散善之機、是平生之機或臨終之機等。

很多人讀《觀經》,對號入座,想知道自己屬於那一品類根性的眾生,但恐錯解文意。例如,韋提希夫人以為自己是定善之機,提請佛陀教她「思惟、正受」,佛隨即告之:「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看來,韋提希根本不知道自己只屬修福、散善之機!

在散善九品文中,我們也很容易錯認自己是某一品根性的眾生。例如,三福的行福有「讀誦大乘」一條。若人讀誦過一些大乘經典,略有感悟,就以為自己是上品上生之機,實非如此;若往下看上品中生文,言:「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

當知釋尊指岀上品上生之機「讀誦大乘」的要求是「受持」,而上品中生之機「讀誦大乘」的要求是「善解義趣」,若人連什麼是「第一義」也不知,更不知驚什麼、動什麼,怎會自視為上品中生之機!恐怕就「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的上品下生者,也不敢攀上呢!

上輩三品之機皆是具大乘善根的「內凡夫」,非我族類

其實,看看自己是修三福之那一品根機,除了參照該品所修持的九品行,還可參照該品往生後所得的果益。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如果自己是該品之「當機眾」,必然被往生所得的果益吸引,並激發起相應的九品行,慇切地將成就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淨土。

例如,上輩三品之機皆是「修學大乘上善、次善、下善凡夫人」;他們往生彼國後,「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等」,只是華開有疾有遲而已。這些果益是登地菩薩所求證的境界,能打動我們嗎?心有法喜嗎?是夢寐以求的利益嗎?

其實,我們只能從文字上認識「無生法忍、歷事諸佛、佛前授記」等概念,空空洞洞,說什麼「無量百千陀羅尼門」完全沒有實修實證。看來上輩三品之機是已破我執,或除正習二障者,具大乘善根,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內凡夫」,恐非我族類也!

中輩三品之機皆是具小乘善根的「外凡夫」,非我族類

既知我們不是修三福的「上輩三品」之機,那麼,「中輩三品」又如何?參閱上文,中品上生者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而中品中生者是「小乘下善凡夫人」,並非等閒之輩。從往生所得的果益,得知他們嚮往得小乘四果成阿羅漢;證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我們上網搜查,從文字上知道這些數字--四果三明、六通、八解脫,代表什麼,但因沒有破我執、除正障、了生死(分段生死)的實修實證,看來中輩的前二品,亦非我所屬之機,算不上是「外凡夫」!那麼,我們是不是中品下生之機 --世善上福凡夫人呢?

就中品下生文,這類眾生是自行孝養,行世仁慈,往生後「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世俗凡夫守五常 – 仁義禮信智,比受五戒 --殺盜淨妄酒更難持啊!從佛法來看,這類眾生雖不是佛弟子,但如同阿羅漢,求自利得解脫。

下輩三品之機皆是「信外輕毛」、「薄地底下」凡夫,我所屬也

剩下來的下輩三品,是六道輪迴生死論凡夫,亦是彌陀願力救度之主要對象。依《觀經》明示:他們只有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一法,才能出離三界;他們的往生資糧,只有仗佛功德,才能得生淨土。往生淨土,人人有份。佛力救度的淨土法門是以「凡夫為本,不干聖也」,南無阿彌陀佛!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