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福德如海水不可斗量,有智慧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供養⋯⋯談《增支部經典》中「具備六支之供養」

來山上住已近三年,剛開始還能市區山上兩邊跑;現在因疫情關係,漸以山上為主要居所。在自然的環境中,遇到蛇蟲鼠蟻是司空見慣,時常也能見龐然大物的牛群來到訪。另外碰上的還有一些定時到山上供養的居士。有一位不定時上山的會在傍晚時刻按鈴,送上幾個熱騰騰的自製包子,讓我與同學當藥石或明日的早餐。有一位則每兩個星期定時送上一袋蔬菜;她的習慣是大喊,聽到她那有力的吶喊聲,就知她來了。有的會突然推著四輪車出現,車上躺著好幾包五十公斤的米,當然我們都會婉言謝絕。

最近碰上一組供養的居士,令人印象深刻,他們不時帶來色彩繽紛的保暖衣物,還有兩個月都吃不完的糖果。彼此推辭拖拉的結果是,同學硬著頭皮接受了一大包糖果(筆者最近逢人就派糖原因在此)。接受禮包後,突見對方出其不意拿著手機拍照,原來現在受供還需要上鏡認證做實,此舉實在令人瞪目結舌也為之結語。這幾天與同學都在討論,下次若碰到這個組別,是穿戴整齊準備入鏡呢?還是任其按鈴而不作回應?

佛在世時,難陀的母親對舍利弗、目犍連等上首的比丘僧團作了具備六支的供養[1]。佛陀過後召集大眾比丘,為比丘們說甚麼是具足六支的供養。其中分為施予者及受施者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各具三支。

施予者在作布施供養之前,帶著快樂愉悅的心情;布施的當下是凈信歡喜的心;布施後心滿意足,歡喜悅豫。受施者在接受供養時,是已遠離貪或正在努力實行調服貪的行者;是已遠離瞋或正在努力實行調服瞋的行者;是已遠離癡或正在努力實行調服癡的行者。以上是施者受者之六支供養。

佛陀繼續說到,施者受者各三支,若具備六支的供養,能獲無法計數的福德。能獲生天界,能引得供養,安樂種種無法測知的果報。猶如無法計度大海中的水,或百升、千升甚至十萬升,都無法計度其數量。

經文末段偈誦說到:「自身洗滌清淨,親自作為布施。依已或依他人,此布施有大果。如斯布施賢人,心解脫而有信。智者遠離苦惱,生於安樂之世。」洗滌身心,以清淨身心親手布施,對於自己或受施者,都有莫大的福德果報。有智慧的人以這樣的方式供養,心得解脫而有信,能遠離苦惱,生於無瞋害的安樂世界。

上文中布施者行布施時,拍照認證乃至傳遞上載至任何的媒介,是否變相成是一種機械化的「交差」模式,與善行脫節?原本是想要累積福德智慧為自身之解脫資糧,卻在無形中造惡侵犯了他人。經典提及成就布施供養,並不是施者或受者單方面能成就的事,然而來到這網路發達的年代,彼此的溝通橋樑都得依靠它,反而卻令我們與淳樸的善心善行漸行漸遠,共勉之。

延伸閱讀

供養時以清淨的發心,並以菩提心攝持,便能圓滿廣大的功德資糧,也能淨化惡業罪障──佛法開示:「調伏自心的重要和方法」(四)(上)


[1] 《增支部經典》卷六(N22,63a8-65a6)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