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小居士閱讀室之聖經篇(一):主禱文(二)

(圖:Pixabay)

(續上期)

我們繼續學習基督教的主禱文。

正如小居士在上文所說,主禱文是基督教《聖經》裏的一段說話,在基督教傳統之中,相當重要。雖然如此,但我們作為佛弟子,都可以用謙卑的內心,向它學習。看看這篇基督教的經典禱文,對我們有甚麼啟示。

上文已經說了第一及第二句,現在由第三句開始。

第三句:「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小居士以前認識一位基督徒,暫時稱他為A先生。A先生非常虔誠,教會的活動,他必定參與。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們一定要學習耶穌,放下社會所有事情,專心一致祈求升天。整顆心都要思考天國(基督教用語)的事,人間所有事情都可以不理。

但小居士當年覺得很奇怪。因為主禱文第三句前半段,是「願你的國降臨」,即是希望神的天國,降臨到人間。後半句是「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思是希望神的旨意,行到人世間,就好像在天國裏執行一樣。

這兩句說話,都是以人世間做舞台,把上帝的公義公正慈愛憐憫,都在人間執行。而不是A先生所說,放棄人間,專心天國。而且,這樣想亦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信徒,不論是基督徒還是佛弟子,都要活在當下,活在人世間之中。我們都要在社會中生存、在社會的事務、有人間的倫理。

當然,人類之中有很多修行人,他們真的可以因為修行,離開人世事務,不理世事。尤其是在尼泊爾或印度一帶,或是在歐洲有些神父修女,確實如此。小居士非常敬佩這些修行人。但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叢林修行人,不能全時間進入修行的境界。

所以,主禱文這句說話,已經道出了基督教的基本想法:把上帝的公義與愛,落實到人間。

話說回來,佛教界亦有這種人間思想。

小居士當年在志蓮夜書院修讀時,曾請教老師一個問題。當時我是初學,不知道我們去到淨土之後,連著會發生甚麼事。

「到達淨土後,不是已經完結嗎?」我問。

「當然不是,到達淨土後,只是修行的開始。」老師答。

「還要修?之後呢?」

「修行到一定境地之後,再次來到世間。」老師說。

「再來世間做甚麼?」我真的很蠢。

「倒駕慈航,普渡眾生。如觀世音菩薩一樣。」老師的一句說話,把我點醒了!

原來我們在現世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之後,被接引到淨土之中。但其實淨土只是一個修行的場景,在那裏,我們可以更專心修行。由於沒有人世間的煩惱事,修行會更事半功倍。

當修行到一定果位之後,就如觀世音菩薩一樣,再次落到人間,救苦救難,讓更多人認識佛法,進而皈依三寶。

正如《法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裏面,釋迦牟尼佛對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如果世間有不可計量、百千萬億多的眾生,當他們遭受種種苦惱,只要專心唸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聽到他們的聲音,立即解決他們的煩惱。

因此,佛教是一個「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聖嚴法師語)的信仰,亦即所謂「人間佛教」!

(待續)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