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小居士閱讀室之聖經篇(一):主禱文(一)

(圖:Pixabay)

小居士的中小學階段,都是讀基督教學校,所以從小便懂得背誦主禱文。以前聖經科老師沒有詳細解釋,只叫我們努力背誦。所以直到現在,小居士仍然記得它。

長大後,小居士曾經返過教會,經過牧師的講解,終於明白主禱文一字一句的意思。雖然後來皈依三寶成為佛弟子,但我仍然覺得,無論任何宗教的信徒,都可以來學習一下。

首先,基督教與佛教的最大分別,是基督教是一個「一神論」信仰,即是相信世界有一個創造者,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而佛教是「無神論」信仰,我們相信宇宙是無始無終的,一切萬物都是緣起緣滅的結果。

龍樹菩薩所著的《大智度論》說:「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言。」諸法是指世界萬物,都是由因和緣所組成。

「因」是指「主因」,「緣」是指「助緣」。例如,一株植物能否健康成長,主因就是種子,有了種子,還需要陽光、水等助緣。如果缺少種子,根本不能有植物存在。但有種子,沒有陽光和水等助緣,植物亦不會健康成長。

佛教除了重視因緣和合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概念,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是指我們見到的、見不到的一切,都是由我們的心所造。因此,佛教沒有造物主,我們的心就是宇宙的造物主。

雖然如此,但小居士仍覺得基督教的主禱文,好值得我們學習及反思。以下是主禱文的全文: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門。」

「主禱文」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6章第9-13節。當時耶穌在山丘上,向他的門徒教導人生道理。其中,他說到祈禱的意思和目的,便向門徒示範應該如何祈禱。

這一點,也可以讓我們佛弟子作反思:究竟我們每日求神拜佛,是為了甚麼呢?為家人?為健康?為子女?為事業?通通都沒有錯。但佛弟子的首要,就是為了成佛。我們皈依三寶,每日打坐修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成佛,脫離生死輪迴,這才是佛弟子的首要目的。

言歸正傳。我們看看主禱文的內容。小居士把全篇主禱文分為九句。

第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正如上文所說,這一句是基督徒向上帝的稱呼。「天上的父」,把神稱為父親,好像一家人一樣親密。但佛教是無神論,佛陀也是人,是由人經過累世修行而來的,所以是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成佛,而不是親人。

第二句:「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正如我們都希望佛陀被所有人稱為聖人,稱為至高至大的導師。但想深一層,為何耶穌會這樣教導?如果每個人都已經稱神的名字是神聖的,根本不需要有這個願望。

小居士認為,因為再沒有人稱上帝為聖,所以耶穌才這樣教導。正如我們佛弟子,很想所有眾生都皈依三寶,但事與願違。混濁惡世,沒有人想皈依,沒有人想認識佛法。同樣道理,在末世時期,極少人尊稱上帝的名字,所以耶穌才這樣教導門徒。

(待續)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bb%83%e5%a2%9e%e5%81%a5/" title="Posts by 黃增健"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黃增健</a>

法名「重勵」,喜以文字分享生活感受。曾出版五本著作,包括《增健,換腎日記》及《閱微書齋》等。
訂閱
通知
guest
1 評論
Newest
Old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
林錦江

很好呀!很有意思的。
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呈現出來與大家分享,功德無量。
只要能如實寫出基督宗教內容,不必著意去褒與貶,誠是好事。
讓佛教信眾有個認識,不會只是這山望那山,在山上看容易眩目,入山看看讓自己的信仰更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