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僧伽革新問題有感(三)

(續上期)

戒律應否簡化

革新僧制,有某法師主張簡化戒律的條文。彼云︰「每個比丘僧,必須守佛制的二百五十條戒,才是清淨比丘,否則便為犯戒,有失比丘資格,則要脫去袈裟還俗,這是佛在世時對於比丘的嚴格制度。而今科學日益進步,人類思想日新月異的不斷演變,今時今地再拿來實行,似不甚相宜,應該有簡化的必要。」

但我不敢苟同,因為佛有明訓︰「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有戒則稱為比丘,無戒與俗人何異?戒之梵語,名曰「尸羅」,華言「清涼」,由於我人身口意三業,猶如炎火,終日焚燒,不得自在,如有戒則可止惡防非,能令三毒業火頓息,而得清涼。小乘有七種別解脫戒,能受持那一品戒,即得那一種解脫,若全部受持,即得大解脫;如受持少分,即得少分解脫;若一分也不能受持,則如蠶作繭,自纏自縛,其罪自負,與人無尤。

至於說有失比丘資格,則要脫去袈裟還俗,現在各地佛教會並無此權力,縱有犯戒比丘也無人干預,不像大陸叢林,有犯清規,則逐出山門。如說有的戒條不適用於現在,如「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戒」、「離三衣異處宿戒」、「過午不食戒」、「半月布薩戒」等,固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可是也有很多人堅持守持的,如果我們將其刪改不要,無形中自不能守,也不許別人守,如此不但無功,反而有過。其實比丘戒律雖有二百五十條之多,大部分是護持「五條大戒」。佛教的五條大戒,與儒家的五常有許多近似的地方,此五戒與五常,無論古今中外,何時何地,能不適用嗎?

我想決無此理,可謂古今不能變,地區不能移,由此可以知道,一切制度均可以改變,唯佛的戒律不應輕易更動。須知制戒一事唯佛一人制之,羅漢菩薩尚未敢插手,何況我們博地凡夫,豈敢隨意刪改?如果你改我也改,以後不知何從何捨,佛戒豈不變為有名無實嗎?目下一般信徒所

以恭敬出家人為僧寶者,也因看在出家人有戒,德行崇高,見相生信。

如果無戒,與俗人何異?既失僧格,何人肯來敬僧?既不敬僧,則無人皈依三寶;既不皈依三寶,則無佛教信徒;既無佛教信徒,則也無人出家;既無人出家,佛法也不能存在,三寶豈不滅亡?《華嚴經》卷六〈賢首菩薩品〉:「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故對於佛的戒律,我認為應以保持不變為重。

僧服換去.無復莊嚴與識別

至於僧服問題上,某法師說︰「圓領方袍不是佛制,不必一定要穿。」相反是佛制的,我們一定要穿,佛制三衣不離身,我們有否遵命?正因中國氣候不同,所以古德將形式轉變,非作法事時可穿長衫大袍代替佛衣,迄今相傳千餘年也無可厚非。我教有四種清淨明誨,有云︰「修道之人,若不斷淫殺偷妄,縱得妙悟,亦如蒸砂成飯,縱經塵劫,亦不得熟,生死輪迴,永不得出。」由此可知,我們決定不能提倡結婚,尤其不能提倡換西裝,僧服一旦脫去,十之八九不能保持四種律儀。因為與世俗無異,很易沾染惡習。

至於海外出家人有不穿長衫者,由於彼地天氣太熱,大家圖方便故,決不能以此為合理。須知每一行有每一行的制服,如果不穿警察裝,怎知他是警察?不穿學生裝,怎知他是學生?假使不穿僧服,怎知他是出家人?眾所周知,泰國滿街和尚,還不是憑他們身穿袈裟所致嗎?因此我以為顏色與式樣均可革新,決不應該將僧服改為唐裝或西裝。

關於僧侶服裝之顏色問題,也是非常重要,古時生活簡單,服裝樸素,我僧著壞色衣,人不以為異。但今日環境有別,若仍穿百衲衣,灰一片,黑一片,非常難看,頗難合俗。菩薩擬以四攝法教化眾生,而今相距甚遠,怎能以世間悉檀令生歡喜?我以為顏色應該一律,例如比丘穿古銅色,但兩位會長可穿黃色,使人一見,便知是領袖。比丘尼一律穿淺灰色。如此出入,非常莊嚴,令人一見便知僧尼有別才是。所謂︰「佛法不破世間相。」律中佛制僧服應與俗人有異,正因僧服有異,自然不敢放逸。假使脫去僧服,可能毛病百出,因此,長衫再無改的必要。

近年佛教青年協會,於每星期五晚,在圖書館舉行念佛會,很多青年以未穿大袍,頗覺不安,我特託台灣友人,寄來一批,廉價供應,以後彼等均穿上大袍念佛,甚覺美觀整齊,歡喜心生,由此可見,長衫與大袍,均以不變為佳。

(待續)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