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安靜的力量

在〈煩而至躁〉裡提過安靜是一種力量。

靜怎麼會是一種力量呢?在世人的印象裡,靜的人一般比較內向,不擅交際,沒有甚麼社會活動能量。美國社會偏好活潑主動,內向的人不很好受,我就曾讀過美國一本教內向的人克服社交壓力的書。

在一個重視吸引眼球的社會,連性格文靜的人也不欣賞靜,為自己的靜而不開心。 靜實在不易出彩。

可是“靜”這個字,原本卻跟色彩有關。《說文》說“靜”是“審”的意思,“青”是形,“爭”是它的聲。有個學者注釋,說是“丹青明審”。也就是說色彩分佈得宜,雖然色多絢爛,卻不會污濁,就叫“靜”。原來靜字其實是靚的意思。

靜那麼有色彩,內向的人會不會開心一些?

如果靜也可以絢麗多采,人就不會那麼怕靜了。雖然安靜令人舒適,但跟靜相關的詞像“靜寂”、“肅靜”、“靜止”、“靜默”等等,還是給人寂然無聲,毫無生氣之感。

許多人就是怕靜,於是用各種活動將生活填得滿滿的。

不過,先別開心,真相是,“安靜”本來寫“安竫”,“靜”是後來借用的。

雖然誤會一場,但我還是相信有一種多采的靜。

一般的靜確是平淡,但是絢爛的靜,是一種不同的靜。不是說甚麼都不幹就是靜,那可能只是悶。有力量的安靜,是有為的。

寧靜是為了致遠,靜不是靜止不進,原地踏步的。《易經》的坤卦說,“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

不過,要得到這種安靜的力量,先要經過一段不易的修養過程。

小說家張煒的《芳心似火》,談山東地區的人文風貌,其中有一個小節叫做安靜的力量。他說安靜是生命的力量和藝術,它是浮躁的對立。只有安靜下來,內在的力量才會一點點集聚和滋生。能夠安靜下來的人,通常被視為極有力量,起碼是潛藏了某種大能量的人。

在張煒筆下,山東沿海的古老民族萊夷最好修持,追求安靜達致的高深境界,以至膠東地方“至今還能找到一些高人靜修之地。……萊國古地的遺風一直流傳至今,直到現在,保留在民間的還有各種各樣的修持”。

在那樣的地方,人是怎樣活的?

張煒說,有人忙碌了一天,空閒時在炕上盤腿閉目,兩手撫膝,讓氣息徐緩漫長起來。這已經成為當地人平息勞累的方法。而在集市上,貌不驚人的賣菜老農很可能身懷絕技,一時興起,能夠在靜默片刻之後,當眾揮臂斷石。

那大概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

我一直在想,人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呢?人被抛擲到這個世界上來,從矇矇無知,慢慢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限制。但是人那怕接受自己力量有限,卻仍然有不止息的欲望,包括一些美好的欲望,像世界和平、安居樂業。這些遇有甚麼大場合就搬出來講的崇高願望,撫心自問,真的就是我們想過的生活嗎?

那是一種很寧靜的生活吧?因此也可能是一種很平淡的生活。而人其實都想出人頭地,生活絢麗多采。

萊夷古風的那種社會,在平靜之中,卻很有趣。許多過著平實日子的賣菜老農等等人物,卻是天天在修養心性的高手,平時難得表露,偶然出手,讓你驚訝他道行深不可測。“安靜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方式。”張煒說。在推崇安靜的古萊夷社會,他們的出人頭地、絢麗多采,跟我們的一定大異其趣。

世界上有一種從歐洲發起,提倡慢活的運動。我認為慢活不如靜活,因為慢其實只是手段。而靜,雖然本身也不是目的,但有內蘊力量的靜,卻是值得欲求的狀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