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身患苦、心不患苦?談《雜阿含經》之遠離心苦

她今年已九十有餘高齡,病了一場之後,使得她再也無法如常行走。突如其來的打擊,消磨了她的意志,令她措手不及。她的應對方法就是拒絕進食,此舉嚇壞了家人以及一干醫護人員。筆者探訪她時,先向她打了聲招呼,畢竟是經歷過的老人家,再怎麼心情不好,身體多麼的虛弱,對於筆者這種打扮奇特的訪客,也不能等閒視之。況且從她的眼神中,可知她是第一次與出家人這麼近距離的接觸。她雖愣了幾秒,眼睛也眨也不眨,隨即禮貌的用著如砂紙磨察地面的沙沙聲回答著筆者。

筆者觀察著病榻前的活動餐桌,及床邊的櫃子,還真的是應有的都沒看見。一般的冷熱水壺,或是水果餅乾之類的,她都欠缺。只有一個水杯,獨自霸佔著整張餐桌,以及後頭的櫃子上放著一包尿片。她接著也簡略的對筆者客氣的說,疲倦了要休息。筆者提醒她聲音沙啞了,要多喝水就告辭離去了,這是筆者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與她面談。

在佛陀時代,也有位120歲高齡名叫那拘羅的長者,因病痛纏身而前往尋找佛陀,希望佛陀為他開示,令他能恢復健康,長夜獲得安樂。這則典故收錄在《雜阿含經》卷五的第107經。那拘羅長者告訴佛陀說,自己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常常被這個衰弱多病的身體折磨,勉強的才能來到佛陀及諸比丘前,願佛陀為他說法,減輕他的病痛,令他永遠安樂無憂。佛陀指導了長者,在身體有病痛的時候,不讓心也跟著病倒。那拘羅不解佛陀所說,而前往請示坐在不遠處樹下的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尊者首先為長者說明,甚麼情況是指心隨著身體生病而跟著病——苦患身、苦患心。不聞法的愚癡凡夫,對自己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不能如實了知。因此而對色身產生貪愛樂著,錯認為這就是生命的主體——我,將色身當成是我,或是我所擁有。隨著色身出現任何變化乃至敗壞,心就會跟著受到牽動,憂悲苦惱、恐怖、顧念、不捨、障礙等煩惱也跟著出現。

如何能做到心不隨著身體生病而跟著生病——身患苦、心不患苦?常聽聞正法的佛弟子,對色身的生起,消失,味著、禍患、出離都能如實了知。這樣一來就不會對色身有貪愛樂著,不會錯把這色身當成是我生命的主體——我,以及是這個我所能支配。當色身有了變化或是敗壞,心不會隨之牽動,就不會生起憂悲苦惱、恐怖、顧念、不捨及障礙等煩惱。同樣的對自己的感受、想像、意志、識別(受,想,行,識)等也一樣,不會去認為當中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我,或是由我擁有。在色身出現任何變化的時候,心就不會跟著苦。

一般而言,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是更有機會,體會身體上的衰弱與病痛。而身體的變化卻不是我們能去掌控及主導。但心裏的感受,是可以經過修習來止息與超越,那就能達到身苦心不苦了。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