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持簡約的韓國禪僧 — 法頂禪師

韓國著名高僧法頂禪師之法相
韓國著名高僧法頂禪師之法相

現代人的生活都很繁雜,奔奔忙忙的,似乎總有許多未盡未了之事。時間匆匆又過去,一天、一月、一年。人們不斷追求、不斷希圖佔有,但有沒有思考過,這樣子地過生活,當中有多少事情,真的具有意義?抑或只是無意識地用許多無關重要的瑣碎事,去填塞有限的人生?

韓國近年的經濟發展成果令人刮目相看,多樣化的產品進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而偏偏在這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卻出了一位力勸人們奉行簡約生活的禪僧,這位禪僧—法頂禪師,還成為了韓國人的靈魂導師。

法頂禪師 (1932-2010) 在五十年代因目睹韓戰的生靈塗炭而毅然出家,目的為思考人生的生死大事。他在寺中,協助把《大藏經》翻譯成韓文。七十年代,他開始撰寫通俗易讀的文章,每月一篇,與讀者們交流他對生活本質的思考,以傳播佛教的價值觀,三十年來毫不間斷。他的隨筆與散文感動了不少人,部份內容更被收入韓國中小學課本,令參訪他的人越來越多。到了九十年代,他索性搬到山區裡,獨居於小窩棚中,獨自修行寫作,過了十二年的清修生活。

禪師於2007 年患上肺癌, 2010年 3 月於首爾的吉祥寺圓寂。後來才知道,原來禪師一直都悄悄向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身體力行地實踐他所倡導的「無所有」精神。

法頂禪師2010年3月圓寂,大批信眾參加其荼毗儀式。
法頂禪師2010年3月圓寂,大批信眾參加其荼毗儀式。

禪師的文章被輯錄成不少書籍,而《活在時間之外》是禪師回首出家五十年的生活,親自選編的散文精選集。透過這本選集,可以領略到禪師所把持的理念的精髓,獨自在山中與大自然為伴的禪師,如何回歸到本質的自我,找回生活中的輕鬆與自由。

《活在時間之外》是法頂禪師回首出家五十年的生活,親自選編的散文精選集。圖為中文簡體版書影(重慶出版社,2011年8月)。
《活在時間之外》是法頂禪師回首出家五十年的生活,親自選編的散文精選集。圖為中文簡體版書影(重慶出版社,2011年8月)。

禪師非常注重我們要排除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瑣屑,他認為人應該通過自我控制與秩序去盡量不看、不聽那些可有可無的資訊,不買、不吃那些可有可無的雜物與食物。那些我們吸收進去的、思考的、行動的,都會成為我們的一部份,製造我們的業力、製造我們的這個自己。他說:「你說了什麼話,想了什麼,做了什麼?這就是現在的你,也是你積累的業力。」因此,自我管理是修行的必須:「如果疏於管理自己,不管是誰,他的人生都會變得醜陋不堪。」

他提醒我們,擁有得多,是否真的會帶來更多幸福?「如果甚麼都想佔有,人就會變得粗魯而遲鈍,因為沒有清爽的風可以通過的空間。」在禪師眼裡,現代人的不幸,不是缺少,而是擁有得太多。不足的時候,得到彌補,人會心存感激,但擁有太多,只會想擁有更多,佔有欲只會無止境地擴張,而人們花費著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只是徒然為人生增添無謂的紛擾。

佔有,無非為了追求欲望的滿足,禪師認為真正的人生,並非單純為了不斷去滿足一個又一個的欲望,而是要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那怎樣才算作有意義呢?

他認為,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清澈而簡約的,擁有能夠完全屬於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日子,不為外在世界所驅弛,擁有本質的生活。他說「真空妙有」就是在擺脫執著的輕鬆狀態下,才能有奧妙的生命,或發揮奧妙的作用。「古今中外真正的宗教,都是注重安靜虔誠的內心修煉,而不是紛擾的外部擴散。」

禪師的境界,在我們這些仍在營營役役的凡夫俗子來說,大概只能嚮往,也未必有勇氣追求。但讀禪師的書,可以幫助我們在尋常日子的紛紛擾擾中,偶爾停步下來,反思一下,生活的方式,是否真的不能調校一下?而自己又有沒有好好的把持著心目中的理想去過生活,還是只不過盲目地橫衝直撞,任寶貴的時分秒毫不回頭的溜走?

正如禪師說,沒有真正活過的人,才會恐懼死亡。每個人的生命都只在倒數,惟其在倒數的日子中,是否能真正地活出自己,過著一條自己主動選擇的道路,正如他說:「單純而樸素地生活,才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