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裏找幸福

拙文 <用一年時間,令自己「更快樂」> 介紹了美國一位女性 Gretchen Rubin 如何用一年時間,規畫好令自己快樂起來的方案,並貫徹執行,最終生活得比以前快樂。她為此而寫 The Happiness Project(中文版書名《我的快樂生活提案》)成了暢銷書。兩年後,作者出版第二部著作 Happier at Home(中文版書名《待在家裏也不錯》),分享她進一步在家庭中找尋幸福的種種心得。


修身齊家 才能治國平天下

為甚麼今次要把焦點集中在「家」呢?因為作者發覺,在眾多影響她快樂的因素中,以家最為重要,家是生活的中心。所以,這是她的另一個快樂實驗:她希望能「快樂地待在家裏」!其實,家往往是人的中心點,也是基地與避風港,咱們中國人不也說「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嗎?先「搞掂自己」,下一步便要「搞掂頭家」,因為不快樂的家,往往也成為個人不快樂的源頭。

要建構快樂的家,她由家中環境開始著手,希望把家變得「更溫暖、更舒適」。上次,她丟掉了許多無意義的雜物,但其實,家中仍然有許多滿載意義、只是堆積著不願處理的事,例如,整理照片就是其一。

照片堆積得越多,就越不想碰,造成惡性循環,尤其有了數碼相機和手機後,照片的數量如海量般增長,相信這是在數碼世代大家都會面對的煩惱。明知要整理,卻不願花時間,作者於是想到一個方法:每天撥出十五分鐘去整理!

別看輕這十五分鐘,她發現,每天做一點點,養成了習慣,比一星期做幾天,或有時做、有時不做,更來得容易。

一段日子下來,她終於把數不清的照片整理成數本相簿,這份滿足感令她精力十足。挾其餘勇,她又把拍了好多年(又拖了好多年)的家庭錄影帶,拿去製作成 DVD。看著一大疊經過精心整理的相簿與 DVD,她發現,快樂不是擁有多與少,而是所擁有的,正正是自己想要的!潮流雖然強調簡樸生活,但她不想因簡化而失去樂趣,這些充滿美好回憶的昔日片段,經過整理後,不再是一堆堆惹人煩心、埋藏在電腦中或書櫃內的死物檔案,而是生活趣味的來源,每次翻看更令人感受到家的可愛!


向負面觀點宣戰

當然,對家中環境的努力也非一帆風順,作者也承認,常常要維持家中整潔,違反她本來性格,因此為她帶來一定壓力,令她無故發脾氣、對女兒凶巴巴、對丈夫吼叫……

她不想把已經改善了的家人關係毁於一旦,於是對自己立下誓言:「如果對生活有某種特定期望,那麼自己就必須做到!」

這正是咱們中國儒家說的 「反求諸己」!那麼,她希望家人怎樣對待自己?原來,她的內心有幾項重要呼喚:大聲讚美!常說謝謝!主動關心!絕不批評!看見對方的付出!

她先由自己做起。例如,為了自己「絕不批評」丈夫,她向自己的負面觀點宣戰——譬如,感覺丈夫不體貼,就跟自己爭辯:其實丈夫已經很體貼,並且在心裏找出他曾經體貼的例證。

孩子的行為也是負面情緒的根源。做母親的,很容易因為一些家居突發事件而腎上腺急升,她的方法是「降低對問題的反應」!一天,女兒把紫色指甲油打翻到地氈上了,以前的她,必定大呼小叫!今次,她按捺住情緒,改而平靜地叫女兒把污漬清理乾淨,終於「省了一頓無謂的脾氣」。

總之,對於看不順眼的,她忍下想嘮叨批評或抱怨的衝動。漸漸,她發現自己嘮叨的背後,其實是那顆斤斤計較的心:「我幫你去了藥店買東西,你也應幫我看看印表機為何不能用。」「我已經為你多唸了一頁書,所以你也應早點睡覺不要再鬧!」

這是不是佛家說的「戒、定、慧」呢?負面的事,停止不再做了,情緒穩定下來,內心便能生起智慧,看穿了自己行為的本質,煩惱才能逐漸消弭。


改變自己 改變別人

作者也由此總結出一條快樂守則:「擁有更多,才會得到更多。」內心對家人充滿愛,自然吸引到家人更多的愛。而這也再一次印證她上次在《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所得到的結論:「我唯一能改變的人,就是自己。」自己改變了,身邊的一切自會隨之而改變。

其實,許多家庭中的不愉快,都是源於相處上的「擦槍走火」。例如,她想專心寫作時,女兒卻不請自來的打擾;或她想認真與丈夫談論一些事情時,丈夫卻低頭玩手機,這些都令她情緒困擾,最後更使她變得惡狠狠、凶巴巴。今次,她針對問題,設下規則,例如,當她關上門時,要求女兒必須先敲門才可進入;而她想與丈夫討論問題時,也會認真地敲敲丈夫手機,表明希望他專心和得到留意。她發覺,積極針對問題作出解決,比慣常無奈地抱怨,有效得多。

作者的快樂實驗,不僅希望減少自己的壞情緒,還希望增加自己的好情緒。其實那不一定需要大製作,往往一些小搞作即可,例如,表達感恩:付賬單時感恩自己有足夠的收入,而不是為支付一張又一張的賬單而厭煩;與家人慶祝生日時,不要把它當成例行公事,不妨加插一些小驚喜,讓家人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假日的時候,可以當自己是遊客,以全新角度,去發掘日常沒有留意的事物…… 其實,只要肯花心思,平淡日復日的生活,還是可以充滿歡樂與驚喜的。

作者在書中羅列了林林總總讓自己「身在福中深知福」的方法,當然未必適合每個家庭,因為那是她個人的快樂實驗紀錄,但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希望把家變得快樂的心態;還有,是自己願意付出心力,去為這個家作出改變。當然,大前提不是改變家人,而是先改變自己。正如作者說:「我的家,就反映了我這個人:若要它寧靜、歡樂、充滿愛意,那麼我自己就得把這些精神帶進家中。為了要讓這個家更有家的感覺,我就得心中有家、珍惜這個家。快樂的家,不是布置出來的有形處所,而是我必須養成的一種心態。」

葉子菁的網絡空間:寸心是福田 http://www.mindyourmind.hk/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