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在佛歡喜日,我們歡喜甚麼?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佛歡喜日」源於「結夏安居」。相傳佛陀在世時,每逢夏日雨季,因地上昆蟲眾多,出家人如外出會偶然踏死昆蟲,所以佛陀定下「結結夏安居」的日程。

歡喜一詞,源自梵語pramudita,巴利語pamudita。解作身心喜悅;亦是眾生聽聞佛法或諸佛名號,心生歡悅而至信受奉行。如《中阿含經》卷六<教化病經>云:「世尊為我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

佛法如何說「歡喜」?

佛教的修行階位,以「地」來說明修行者的修行階梯及目標,讓眾生在修習的過程有路線而行,致成就佛因。

《華嚴經》說修行共有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可見歡喜地是進入佛地的基礎階梯。

歡喜地,是說初修行的菩薩,斷除對身的執見、以戒來守護身心,不再執著顛倒、夢想、安於生活,對死亡釋懷。進入初地的菩薩以助人、布施為樂,自己深植及發動佛種,亦發心弘揚佛法及普度眾生。為甚麼會歡喜?因為在生命中分享了佛陀的佛法身,菩提心亦得以發動,身心感到歡喜,所以稱歡喜地。

修成歡喜地的菩薩,共有九種歡喜:一、敬信歡喜,二、愛念歡喜,三、慶悅歡喜,四、調柔歡喜,五、踴躍歡喜,六、堪受歡喜,七、不壞他意歡喜,八、不惱眾生歡喜,九、不嗔恨歡喜。總括是指我們修成歡喜的福樂:「心的歡喜、身體歡喜、根(五官)歡喜。」(《十地經論》卷二)

回顧眾生求歡樂四層次:

一、由感官引致的層次,二、由欲望引致的層次,三、由心靈感觸的歡喜,四、由宗教陶冶的層次。

一般來說,眾生是透過感官的歡樂所帶來的起起落落的感知,漸次進而探索內心歡樂而進昇到心靈的歡樂。

那麼,佛的歡喜日,我們歡喜甚麼?

歡喜自己活著,因人身難得今已得;歡喜上聞佛法,因生活具有著力點;歡喜下化眾生,因助人為快樂之本;由此樂到彼樂,由現生福樂培育生生世世的福樂。

人生儘是求歡喜!世事恰似白雲滄海幻,歡喜真的可以?

歡喜心源於我們的清淨心,如何守護清淨心?於貪瞋痴的情緒中覺醒過來、走出來。

從生活中體會種種悲歡離合,從心感受到內心的平穩喜樂,但卻不沉迷在此種種

感受。「佛歡喜日」年年如是渡,悟入行入「自度度他」的路徑,自勉!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