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言:「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淨土三經皆以彌陀「名號」為體,有別於其他大乘經典以「實相」、「法界」、「空性」等體。
無量壽佛有十二光號,就是彌陀如來的光明智相,故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言: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法藏菩薩(阿彌陀佛的前身)在因地發下的四十八願,願願皆為天人、聲聞、菩薩等眾生破無明、滿志願而取正覺。
如今法藏菩薩於十劫前取正覺,號阿彌陀,現是酬因之身,因此,若有聞其名號,乃至稱念其名號的眾生,自然被彌陀如來的光明智相所攝取,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名即體」,名號本身就是彌陀圓滿功德的報身;「名即法」,名號也是彌陀度生成佛的報法。
阿彌陀佛偏愍六道眾生,先為他方世界的天人所求而發願
阿彌陀佛偏愍輪迴生死眾生,故先發第一「無三惡趣」、第二「不更惡趣」願。任何娑婆眾生最害怕、最担心的,莫於墮三惡趣!阿彌陀佛發大願,修淨業,令原本不能離苦得樂的眾生,可以離苦得樂,故言:將來的國土是「無三惡趣」,使他們安心來生其國!
不但極樂淨土沒有三惡道,即使「國中天人」,他日想要離開彌陀淨土 (極樂世界)往他國度眾,也永不墮三惡道。法藏菩薩將此兩個大願放在開頭,先拔苦我等罪惡凡夫,才後予樂,徹底顯現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精神!怎樣予樂呢?
作為天人,最大的願望是甚麼呢?容貌美好,諸根猛利!因此,第三「悉皆金色」、第四「無有好醜」願是阿彌陀佛大慈予樂,「國中天人」皆有莊嚴、美好的外貌。第五「宿命通願」至第十「漏盡通願」願,是證得四果的阿羅漢才有六種神通,「國中天人」的生活自在無礙。
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除了説國中有天人,還有聲聞和菩薩,那麼,極樂眾生是否這樣分「等級」?難道國中聲聞、菩薩的身體不是金色,而是有別的膚色,神通力有大小不同嗎?其實,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有解說,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圓滿報土,言: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這段經文很重要,告訴我們極樂聖眾的身體形狀及他們所享用的快樂。首先,由於極樂世界的位次,屬於無為、泥洹(涅槃)的法界,是佛國、佛剎,唯佛所住的報土。所以,國中所稱的聲聞、菩薩、天人,無論智慧、神通、身形當是平等的,無差別相,更無品位高下之殊。
何謂「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意思是四十八願願文中所立「國中天人」,只順應居於他方世界的天人,來生極樂世界後,可受用他們所期待、響往的利益和法樂。他們已是極樂的聖眾菩薩,不是天人,只不過仍以原居地的「天人」身份來稱呼他們。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即是證入涅槃,圓成佛道
何謂「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者,這不是佛「盡虛空、遍法界」的身體嗎?如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言:「 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 同一念佛,無別道故。 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 」善導大師亦言:「同因同行證菩提」。
阿彌陀佛的第十一「必至滅度」願也是向國中天人而說,但他方世界的天人一般只知求自身得解脫,未必想過要成佛、要「滅度」。阿彌陀佛之所以為他方世界的天人發「必至滅度」願,說明極樂世界眾生,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即是證入涅槃,圓成佛道!
對他方世界的天人來說,第十一「必至滅度」願是「不請之法」,只在往生極樂世界,不用加行,生來自得,智慧神通,自在無礙,與佛無異;既具大乘善根,自然能於此國他方,乃至十方世界,一念一時,同時遍至,應身而度眾生!這種「法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彌陀名號,其義云何?
接下來的第十二和第十三願,是有關阿彌陀佛的報身、名義,分別是「光明無量」和「壽命無量」。如《阿彌陀經》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觀無量壽經》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可知阿彌陀佛為了度盡無量邊眾生成佛,絕對有必要成就無量壽命和無量光明!善導大師合此二文釋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
彌陀名號,其義云何?《阿彌陀經》(異譯本)冠以「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形容彌陀名號。《無量壽經》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可知:彌陀佛名號也具足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是故,不論任何眾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即具足無上功德,必蒙彌陀光明攝取救護,獲得大利無上殊妙功德,即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離六道輪迴,現生得生極樂淨土。利益之大,完全超乎我等倒見凡夫所想、愚癡凡夫所求、罪惡凡夫所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