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佛教筏可紀念中學(下稱筏可中學)及香港大學立之學院,合辦一場名為「動心的邂逅」的音樂會,演出地點是立之學院的禮堂,參演人數超過七十位。舉辦音樂會的目的除了為筏可中學的「開闊人生路製作坊」籌募經費,也旨在藉由音樂的演繹來撇除「贏在起跑點」的迷思。
他們都輸在起跑點
許多家長都相信「贏在起跑點」。為了讓子女在人生的競賽中,跑得輕鬆一點,於是他們拚命催谷子女在短期內,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
然而,真的有「起跑點」這回事嗎?音樂會的參演者可能是個反例。籌劃人之一的劉潔芬表示:「如果按照這種思考邏輯來定義人的話,那音樂會的兩位鋼琴家陳雋騫(Phoebus)和許哲誠,都可謂輸在人生的起跑點。
「兩歲時Phoebus做過兩次手術。手術給他留下後遺症,自此,人就變得『傻傻哋』。他不單不懂與人溝通,而且連想上廁所也不懂示意。那時身邊的人都以為Phoebus是弱智的。一個被大家都以為是弱智的人,卻透過堅持自己的音樂理想,變成現在我們認識的鋼琴家。
「另一位鋼琴家哲誠,出生後三星期醫生便證實他失明。哲誠的外公很疼他,從小教他唱台灣民謠。後來他接觸鋼琴,便將外公所教的全部彈出來。哲誠喜歡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受,其中一項是抒發對大自然的感受──為甚麼大自然會帶走最疼愛他的外公?」
當兩位輸在起跑點的鋼琴家,遇上一班同樣輸在起跑點的筏可人,卻譜出了生命的許多可能性!「大澳的筏可中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在大自然和師長的慈愛中,他們的生命有了蛻變。
「其實,生活在繁忙的都市裏,藝術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缺少藝術修養的話,人會變得沒有笑容。」劉師姊如是說。
鋼琴演奏家Phoebus Chan
既是鋼琴家,又是公司老闆的Phoebus,當被問到參演音樂會的因由時表示:「如果要彈琴的話,我只會為慈善而彈。」Phoebus之所以這樣講,源自一段傷痛的經歷。「大學畢業,碰到沙士,不容易找工作,只能做freelance。聖誕節期間最忙,一天要跑幾個地方。忙完後,1月1日我都準時入院。每次醒來,總是躺在病床上吊著鹽水,也回想不起我彈過甚麼歌。
「這種情況持續幾年,我突然驚覺:『不行!彈琴本來陶冶性情,是我最喜歡的。如果再這樣下去,我會沒興趣再彈。』於是,自己創業,至今已十年了。
「如果為慈善而彈的話,我就可以彈我自己喜歡的。聽說筏可中學的一些同學可能考不進大學,就突發奇想,既然父親在大學工作,如果學校有場地的話,不如邀請他們合辦。我想,對學生來說,這種經歷或許是一輩子的。」
年輕舞蹈家Kelly Chau
筏可中學的學生是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短時間內要將他們組織起來確實有點困難。」負責音樂會表演舞蹈的Kelly微笑地說。
「Phoebus找我時,說希望音樂會能增加筏可中學同學的見識;我也希望將自己學到的與他們分享。譬如一場表演,應該如何去準備、預約場地等等。我想這些經驗都能夠豐富他們的知識。
「不過,綵排時困難的是學生專注力較低,容易把教過的東西忘記。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上完一整天的課,已經太累的關係。所以,每次都要花時間去重複講解。實在講,要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排練,準備整個表演程序,確實挺困難的。
「因此,我會對他們兇一點。不過我會跟他們解釋,綵排的時候不要玩,要玩可以在休息時間。這麼做主要讓他們明白做事情時要懂得收攝心神。最重要的是,透過綵排,讓大家懂得做每件事除了要堅持之外,還要有耐苦的態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