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陀的生命傳奇 9

祗園精舍的布施
祗園精舍的布施

祗園精舍的布施

故事

祗園精舍的布施是佛史上最著名的美談:據傳佛陀時代舍衛城有一位經常救濟貧苦的給孤獨長者,他在王舍城巧遇佛陀後心生崇仰與歡喜,便想在舍衛城興建一座林園精舍供佛陀與僧團淨住。

經過挑選考量,他屬意祗陀太子的花園來作精舍的場地,但太子卻提出須以金幣鋪滿整座林園才願意出讓的要求,希望藉此令長者打退堂鼓,但給孤獨長者的布施心意堅決,立即呼喚僕眾載來一車車的金幣鋪在林園中。他的行為感動了祗陀太子,太子便慷慨捐出林園中的樹木,於是這座恆河以北最著名的精舍就誕生了!由於精舍是由給孤獨長者獻地,祗陀太子捐樹興建,因此後人便稱它為「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精舍」。

作品說明

這是描繪給孤獨長者和祗陀太子布施祗園精舍給佛陀的經典故事。畫面焦點在於給孤獨長者布施的三間精舍,所形成穩定的三角構圖。

畫面上一片茂密的樹林與三間房舍,底部地板上不規則的方形圖樣,與巴呼特「祗園布施」的金幣鋪地一模一樣,證明這兒描繪的正是這個著名的故事。

畫面中有波吒釐樹、瞻波樹以及芒果樹(或稱菴沒羅樹,芒果樹的實用性高,是早期林園的主要樹種。)三間精舍旁,刻畫有六位合掌禮敬的人,從華麗的帽冠、大耳飾、胸前的瓔珞以及珍珠手環,可以想像他們是當時上流貴族。

畫面中兩位高大的人物,就是給孤獨長者和祗陀太子,他們慷概的布施成為佛教千古流傳的佳話,也因而成為民間雕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祗園精舍從佛陀時代到西元十一世紀左右,一直都是印度相當重要的佛教道場,畫面中最上方的房舍代表佛陀在祗園的主要住堂——犍陀俱提(Gandhakuti,也稱香室、香臺或香殿),馬蹄型的拱窗常見於早期古印度建築,木樑的搭建結構與屋頂上的小立塔,保留早期的精舍型式。另外兩間房舍門口也標示有金剛座,馬歇爾認為這是佛陀在祗園經常居住的拘賞波精舍(Kosambakuti)和迦羅里(Karorikuti)精舍。右下角的小屋狀似涼亭,圍有石欄楯,顯示它可能是佛陀用於禪坐或說法的草堂,對於目前只餘殘磚基座的祗園遣址,這幅簡單的雕刻將能還原,它在西元前後的風光樣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