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含經》中所表現的佛陀是一位很幽默風趣的人。中譯《長阿含26經》〈三明經〉與南傳《長部13》〈三明經〉都講到,有婆羅門來與佛陀討論梵天結合的問題。佛陀問道:
「……彼亦得見梵天不耶?」
答曰:「無有見者。」
佛言:「若彼三明婆羅門無有一見梵天者,若三明婆羅門先師無有見梵天者,又諸舊大仙三明婆羅門阿吒摩等亦不見梵天者,當知三明婆羅門所說非實。」[佛陀]又告婆悉吒:「如有淫人言:『我與彼端正女人交通,稱歎淫法。』餘人語言:『汝識彼女不?為在何處?東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問:『汝識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為剎利女?為是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女耶?』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為長短、麁細、黑白、好醜耶?』答曰:『不知。』云何,婆悉吒!彼人讚歎為是實不?」
答曰:「不實。」
[佛陀講道:]「如是,婆悉吒!三明婆羅門所說亦爾,無有實也。云何,婆悉吒!汝三明婆羅門見日月遊行出沒處所,叉手供養,能作是說:『此道真正,當得出要,至日月所。』不?」
另外,為了說明神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堅固經》中佛陀繼續為卡瓦陀講道:佛陀有一位比丘弟子,証明得了普通的神通,但是沒有獲得解脫。一天,他突然在腦海出現了一個問題──如何才能除滅人身體內的地、水、火、風四大?由於他有神通,所以他就飛行到各個天上去請問。他飛到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如此一直飛到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但是天神們都告訴他不知是何原因。最後這位比丘飛行到大梵天去問大梵天王。根據當時婆羅門教來說,大梵天王是「無能勝者,統千世界,富貴尊豪,最得自在,能造化物,是眾生父母」。但是大梵天王說他也不知道。這時經中講到的一段非常有趣,摘錄如下:
如是展轉,至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皆言:「我不知四大何由而滅,上更有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名梵迦夷,彼天能知四大何由永滅。」彼比丘即倏趣梵道,詢梵天上問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風,何由永滅?」彼梵天報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永滅,今有大梵天王,無能勝者,統千世界,富貴尊豪,最得自由,能造化物,是眾生父母,彼能知四大由何永滅。」長者子!彼比丘尋問:「彼大梵天王今為所在?」彼天報言:「不知大梵今為所在,以我意觀,出現不久。」未久,梵王忽然出現。
長者子!彼比丘詢梵王所問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風,何由永滅?」彼大梵王告比丘言:「我梵天王無能勝者,統千世界,富貴尊豪,最得自在,能造萬物,眾生父母。」時,彼比丘告梵王曰:「我不問此事,自問四大──地、水、火、風,何由永滅?」
長者子!彼梵王猶報比丘言:「我是大梵天王,無能勝者,……乃至造作萬物,眾生父母。」
比丘又復告言:「我不問此,我自問四大何由永滅?」長者子!彼梵天王如是至三,不能報彼比丘四大何由永滅。
時,大梵王即執比丘右手,將詣屏處,語言:「比丘!今諸梵天皆謂我為智慧第一,無不知見,是故我不得報汝言:不知不見此四大何由永滅。」又語比丘:「汝為大愚,乃捨如來於諸天中推問此事,汝當於世尊所問如此事,如佛所說,善受持之。」又告比丘:「今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汝可往問。」
這個故事中,佛陀用了雙關語來表達兩個思想。第一即使是最高的神通,對求得心靈解脫也根本無用。第二,對大梵天王的一個諷刺,因為根據婆羅門教來說,大梵天王是最高的,世界的創造者,眾生之父,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當這位比丘發問時,大梵天王回答說他也不知道,並要他回到人間去問佛陀。
《別譯雜阿含88經》中講到,如果有人能以「正理供養父母,正理使樂,正理供給」,那麼「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這也是對婆羅門教的一個諷刺。因為婆羅門教認為人是由梵天所創造的,所以他們對梵天崇拜。這裡佛陀說,如果有人要禮拜梵天,那還不如禮拜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才是真正的他們的「創造者」,而不是梵天。
從以上佛陀的言論中,我們可以有這樣結論:與印度同時代的其他的宗教導師不同,佛陀不僅拒絕了所有形式的外在力量,如大梵,而且也不用神通來傳播他的教義。佛陀堅持用教導說理的方法來弘法。他注重分析和理解,而不是信仰,因為只有理解了,才能從苦中得到解脫。所以佛陀在成道後,有了六十位弟時,他講道:
為了芸芸眾生的善益,為了芸芸眾生的幸福,出於對世間的慈悲,為了人天的善、益、幸福,比丘們,雲遊去吧,兩個人不要走同一條路。(南傳《律部大品》)
《雜阿含1096經》也有同樣的:
我已解脫人天繩索,汝等亦復解脫人天繩索,汝等當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不須伴行,一一而去。
佛陀這種現實的、理性的、開放的態度影響了他的弟子們,這使佛教很快就在吸收當地本土文化與思想的同時傳播到了亞洲乃至世界。
(本文為作者在2013年5月11日於香港舉行的「東北三老 [倓虛、定西、樂果老和尚] 佛學思想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作者簡介:
廣興法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度佛教與當代社會訪問教授。新加坡佛教學院2010-2013年度佛學研究訪問教授。主要著作有《佛陀觀的演變與發展》(英文版),英國ROUTLEDGE,2005;《人間佛陀──歷史佛陀觀》(中文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目前的研究課題是《中國佛教的孝道觀》(英文版)和《佛教與中國文化》(英文版)兩個課題,已基本完成,並且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