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一切眾生的導師,但我們了解他的功德及智慧嗎?--洛桑滇增堪布譯《隨念聖三寶經疏句義小註信匙》(上)

編按:居於美國的佛教中心之比丘——具三學噶甲所請法,說法者是持有比丘像的長者貢噶旺秋,在公元1994年/藏曆丁卯年六月四日,時為佛陀初轉法輪節慶日,在印度比爾宗薩佛學院圓滿完成解釋。洛桑滇增堪布在台灣台北,於公元2022年2月1日(農曆壬寅正月初一)早晨翻譯圓滿。願此善,佛法興,眾生樂,心如意!標題為編者所加。

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闡述三寶尊,匯集三寶師,直視三寶禮,隨念三寶撰。

於此分四,一、名義 二、譯禮 三、正題 四、總結

甲一、名義:

梵語云:阿呀熱那扎雅阿努彌的蘇扎。

藏語云:帕巴棍秋勝傑蘇咱彼多。

漢語云:隨念聖三寶經。

梵語中的經名翻譯成漢語如是,阿呀為聖,熱那為寶,扎雅為聖,阿努為隨,彌的為念,蘇扎為經。

於此,勝過一切世間法理,故稱聖。熱那(寶)是珍寶的真名,而從諸佛罕見等六法,與珍寶相同,因此翻譯師以義譯為寶。於彼,指導解脫道的佛陀、直接明示解脫道的妙法、學習及弘道者的僧伽,以此定三數目,故謂三。以離增減之心,從功德之門隨念故,謂隨念。只說根本或精華,故名為經。

甲二、譯禮:

頂禮一切智智!

對於由無雜、無障之門,精通如所有和盡所有的一切所知之佛陀,翻譯師,翻譯前謂「頂禮一切智智!」

甲三、正題:分三,一、隨念佛功德 二、隨念法功德 三、隨念僧伽功德

乙一、隨念佛功德:分三:一、隨念略攝功德 二、隨念廣大功德 三、攝義

丙一、隨念略攝功德:

經曰:如是有十,佛陀薄伽梵,是如來、阿羅漢(應供)、正等圓滿成佛、具明與足(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御丈夫、無上士、天人之師、佛陀薄伽梵。

釋:如下文中所說,對於一切有情,指示善趣和解脫之道而言,供稱無上導師佛陀薄伽梵。彼者,利己:如實精通一切法的法性實相,故稱如來。摧毀煩惱魔、蘊魔、死魔及天子魔等四魔,故稱阿羅漢。總言之,已斷一切所斷,證一切所證,故稱正等圓滿成佛,是覺醒一切無明睡眠,於一切所知中盛開智慧之義。八聖道分中,正見為明,餘七(正思、正語、正業(行為)、正命(生活)、正精進、正念、正定)為足;抑或,明指勝觀,足為寂止;抑或,無學之昔日的宿命明、未來的天眼或死生明、現今的盡漏明,為三明,於四神足得自在,故稱具足。依止離二邊的善道,獲得無上善果位,故稱善逝。利他之因:由「誰可憐,誰該度化」之式,晝夜一切時,本智視野的無礙,無失調教所化的時機,故稱世間解。依止不捨彼等所化的大悲心,有能力進入道的諸士夫,從憂苦的輪迴中,調教和引導利生,故稱調御丈夫。調教之式,非如由王以法律,施刑法讓痛苦懲戒,而是依於遠離二極端(縱情行樂和苦行折磨二邊),引至無盡快樂之果,以及對非常難教化的貪愛的從弟阿難陀、瞋恚的指鬘、驕傲的優樓頻羅迦葉、愚昧的小路等,也都被佛陀教化,總之所化的無一被捨棄,故謂無上。雖然是一切眾生的導師,但人與天從佛陀親自聞法,證得聖道的殊勝所依,故成為唯一人天之師。自他二利圓滿者,即是佛陀薄伽梵。

丙二、隨念廣大功德:分二,一、利他圓滿 二、利己圓滿

丁一、利他圓滿:

經曰:如來是諸福之等流因、諸善根無損失、忍辱所莊嚴、福藏之根本、妙好所莊嚴、盛開諸相華、行境隨其所應、若見無違。

如此之如來,是以唯大悲心,圓滿達到無量福德資糧之因所生,故謂「諸福之等流因」。彼福,也非如異生之善,生果後盡失;非如聲獨之善,無餘涅槃時無;故如虛空無盡,由此所生一切善根,永遠無損失,故謂「諸善根無損失」如同滴水海中。從觀修佛陀色身清淨音 因地中,主要是修無量忍辱波羅密多所生,故謂「忍辱所莊嚴」。此身是從無量福德所成就,也是增長無量福德之基因,及是無盡福德之泉源,故謂「福藏之根本」。果色身上明顯自己的功德,如指甲紅如紅銅般等八十妙好,故謂「妙好所莊嚴」。手心和足底,明顯有千輻輪,如是由三十二妙相所莊嚴,故謂「盛開諸相華」。如此之身,行任何行儀,無不成所化之利益,凡見者都成為隨順他的界、根、意願的行儀,故謂「行境隨其所應」。從功德之分,與見者悅意之義;從過失之分,見者心中,不起不順意的任何違逆,故謂「若見無違」由此顯現其圓滿。

經曰:具諸信解者的歡喜、智慧無能勝伏、於諸力無能屈服。

從佛陀功德分二: 一、以觀望、昔日善根、或信解為供養而親近佛陀,彼等士夫看見如來時,自然生起信解,由此所生快樂,比丘住於禪定的快樂也不及,心中生起巨大歡喜,故謂「諸信解者的歡喜」。二、彼等為了問難而到佛前,無法忍受佛陀的威嚴,猶如由太陽對繁星,離驕慢,安住於寂靜之樂,對於一切問題,沒有不知和不見的問難之事,故謂「智慧無能勝伏」。

如此意智慧之力,無量也無比,同樣,如來的身力,以及神變之力等,也是無量也無比,包含天等世界中,任何敵對,也無能屈服或制伏,故謂「於諸力無能屈服」。

經曰:佛陀是一切有情的導師 、諸菩薩之父、諸聖士夫之王、前往涅槃城邑者的船主。

佛陀令十方無偏的一切眾生,看見利樂之善道,故謂「一切有情的導師」。彼義稍微廣釋:諸菩薩,因為繼承佛陀,於妙法藏得自在,擁戴剩餘所化,所以稱為佛子。佛陀對於諸佛子,最初播種性之種子,中間令起斷證之功德,最後於授職灌頂為法王,故謂「諸菩薩之父」。

住於佛陀法制的聖者如阿羅漢舍利子、長者大迦葉等,守護學處,縱然是微細分亦捨命不犯,才能證得彼彼沙門果位,故謂「諸聖士夫之王」。

佛陀事業之門,將所化置於道基礎、道本身以及道的究竟,令到達三菩提之任一歡樂之城,是渡脫輪迴大海的船主或商主,故稱「前往涅槃城邑者的船主」。

經曰:佛陀本智無量、辯才不可思議、語清淨、音聲悅耳、觀身無厭、身無等等。

佛意之事業:佛陀的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以量、譬喻、數量、因(離由)等,無法推知其邊際,故謂「本智無量」。因獲得如此不可思議的本智,陳述從能詮一詞,或從所詮一義,即使說了無量劫,其辯才無盡,故謂「辯才不可思議」。

佛語之事業:語無「無力、失聲、低聲、不清、讚譭等偏語」等細微過失,故謂「語清淨」。語音柔和悅耳等,具如海梵音韻分支,能給予所化暫時和究竟的快樂,故謂「音聲悅耳」。

佛身之事業:能於一一身中分殊妙端嚴,令仰瞻無厭悅眾心,猶如乍見稀世奇珍,悅意喜筵恆時不退,故謂「觀身無厭」。佛陀一一毛孔放微光,能除眾生身心的重大痛苦,也能勝伏世間的一切而圓滿,故謂「身無等等」。

(待續)

延伸閱讀

無論時間長短,應將自心、上師與本尊結合一起觀想--貢噶旺秋仁波切開示:切勿放逸汝心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