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水喻經》記載,佛陀以水為比喻,開示由無明到證悟的七種層次。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他告訴弟子們:「我今當說水喻七事,你們要用心諦聽和思惟。」
由無明到證悟的七種層次
一. 佛陀說,有些人一直沉溺於水中。他們行種種不善之法,將來會墮入地獄中受罪,現時沒法救治。
二. 也有些人在水面冒出了頭,之後又沉沒水中。他們雖然相信善法,也有慚愧心,但並不牢固。
三. 有的人浮出水面後,能夠遍顧四方,看到水面的情況。他們相信善法,發起勇猛精進心學佛,對於不善法亦有慚愧心。
四. 有些人浮出水面後,能夠保持住,不會再度沉沒水中。他們不但深信善法,更對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自己未能踐行諸多善法),透過精進修行,令三結煩惱盡。(三結即身見、戒取、疑三種煩惱。「身見」執著於有恆常不變的自我,「戒取」執著於無益解脫的禁戒、禁忌,而「疑」則是對於真理、佛法僧戒的懷疑[1])他們成就了初果,達到不退轉。
五. 有些人正在游泳,將要到達彼岸。他們深信善法,有慚愧心,勇猛精進修行,斷除了三結和貪瞋痴的束縛,證得斯陀含果(二果)。
六. 有些人已來到了解脫的彼岸。他們不但相信善法,更常懷慚愧心,勇猛精進修行,已斷除了五下分結煩惱(將眾生繫縛於欲界的五種煩惱,即:身見、戒取、疑、欲貪和瞋恚[2]),成就阿那含果(三果)。修到這個果位的賢者,壽終後便不會再到欲界受生。
七. 有些人已登上並安立於解脫的彼岸,不會再回到水中。世間的煩惱已斷除,而要修清淨的身口意三業,也已圓滿。他們不會再來受生。
從佛陀的比喻中,我們可以得見(對善法的)信心、慚愧心和精進心的重要性。
印順導師曾說,「信」是修學佛法的第一要著。有了澄淨的信心,定會引起進修的意願。而這種信心,從正確理解佛法而來:「⋯如對佛法有些理解,不能引起信心,那不過世間知識,與佛法無關。信是極重要的,但依正確理解佛法(三寶功德)而來。」[3]
他又分析,「慚愧」有助我們長養善根。「一般人陷於重重的罪惡中,善根力非常微弱,惟有慚愧的重善輕惡,能使人戰勝罪惡,使善根顯發而日趨於增進。」因此,我們應充分擴展慚愧的道德自覺,以策發德行,捨惡修善。[4]
而精進不放逸,則有助我們跨越修行路上的種種障礙。「精進是勤勇的策進,不放逸是惰性的克服。精進是破除前進的阻礙,不放逸是擺脫後面的羈絆,經中說:精進是『有勢、有勤、有勇、堅猛、不捨善軛(不捨離善法)』。這如勇士的披甲前進,臨敵不懼,小勝不驕,非達到完全勝利的目的不止。」[5]
《百法明門論贅言》云:「信為欲依,欲為勤依」。導師說,有了堅固的信心,即會有強烈的(修行)願欲, 也一定有實行善法的精進。這三者是相關聯的,而其根本是信心。[6]
如能具足信心,有勇猛精進的大願力,在修行路上堅持不懈,定能使善根不斷增長,最終出離煩惱大海,前往光明安樂的彼岸。
延伸閱讀:
不退轉心,從根本處做起!
保護自己對三寶的淨信心 明海法師與你「無門關夜話」(九)
[1] 一行佛學辭典《三結》。 取自https://bit.ly/38loDV7
[2] 佛光大辭典《五下分結》。 取自https://bit.ly/39iCmw9
[3] 印順導師《佛法概論》。 取自www.mahabodhi.org.html
[4] 同上。
[5] 同上。
[6] 印順導師《學佛三要》。 取自https://bit.ly/3L2Wh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