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佛詞碑】之「因果報應」

英語口頭禪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所要表達的就是善惡有報的道理。
英語口頭禪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所要表達的就是善惡有報的道理。

Karma一詞來自梵語,中文一般譯作「業」,古代佛經則多以「羯摩」或「羯磨」為之。也有人把它說作「因果」或「因果報應」,但karma其實只代表「因」,因為梵語中還有另外一個代表「果」的詞語──vipāka。「因」與「果」,如用最簡單的英文來講,就是action和result。

星雲大師曾說:「你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以不信因果。」

何謂因果?淺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但是佛教講三世因果報應,那便不是容易讓人理解的事情。

西方的宗教與文化中並沒有因果論,但一般人都會相信冥冥中自有其善惡獎懲的審判,例如人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所要表達的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信念;而另一句口頭禪You reap what you sow,說的恰恰就是「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的道理。因為你受涼,所以感冒;因為他殺人,所以要坐牢。如此直接的因果關係合乎邏輯,沒有人會懷疑。

不同的是,佛教講的是因果通三世,而以基督文化為主的歐美文化就只講現世,並沒有過去世、未來世,也沒有輪迴的觀念。譬如你對一名沒有接觸過佛學的西方人說,某某今生貧病交煎,受苦受難,皆是前生未有修福所致,對方必然會聽得一頭霧水。如此推斷毫無科學根據,如何以理服人?假若你再來一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對方更會莫名其妙,認為你在故弄玄虛而一笑置之。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當中的因果過程如何運作,如何轉化?沒有大量的科學依據,在講求科學論證的西方社會,人們是不會承認和接受的。二千多年的佛學傳統,在現今科學探索手段的局限之下,也許會招來許多迷信的指摘。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科學的發展卻可能是弘傳佛法的有力助緣。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題為「美國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正的科學」,讀者可自行在網上查找。文中指出:「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分別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內產生毒素。」

文中引述一個「惡有惡報」的科學根據,就是心懷惡念的少年罪犯,身體雖比同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當他們步入中年,健康狀況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倍。原因之一,大概與體內因作惡而產生的毒素有關。

至於「善有善報」又如何闡釋?研究分析人們「付出」與「回報」的關係,然後指出:人們善良的行為,比如讚美、寬恕、勇氣、幽默、尊重、同情、忠誠等等,這些行為的付出顯示,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

科學家此番的科研成果,可謂是對揭開因果之謎邁向了突破性的一步。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